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金台区:三产融合谱写“共富”新篇章
    金台区高标准农田。(资料图)

    金台区蟠龙镇富民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里的粮食烘干机。

    在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擀面皮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打包产品。

  韩小珍 文/图
  12月13日,走进宝鸡市金台区卧龙寺街道光明社区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宽幅沟播的麦苗长势甚是喜人,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摇曳,仿佛给田野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处处孕育着“希望”的色彩。
  “2022年,我们将这里建设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后,由村集体统一耕种管理。目前这片地不仅连续两年实现了生产大丰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全区纵深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动力源。”金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乔亚峰介绍。
  近年来,金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多要素发力、多产业融合,聚焦“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工作基调,让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1 强一产 守牢粮食安全关
  地块细碎、灌溉设施不完善、渠系分散紊乱,利用率低,作为典型的旱塬地区,前些年,金台区硖石镇董家村的村民只能在旱地上种一料小麦,望天收。如今,这里也成为了一年可产两料粮食的丰产田。
  “现在好了,不仅能机械翻耕,机耕道直接到田边,方便多了。”采访中,村党支部书记赵爱成表达着喜悦之情。
  高标准农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金台区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一系列生产设施逐渐完备、集中连片的高效农田建成,显著改善了农田的灌溉与耕作条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连年实现丰收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在确保颗粒归仓、粮食安全的问题上,金台区更是突破传统思维,构建以多元化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用农业技术、先进机械不断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今年的夏收和秋收时节,金台区蟠龙镇富民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里,两台20多米高的粮食烘干机组成了当地种粮大户的“新宠”。
  “以前晾晒粮食完全靠天气,晾晒在马路或晾晒场上,怕下雨,得一直守着,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有了烘干设备,解决了种粮户的后顾之忧。”12月13日,蟠龙镇韩家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涛告诉记者。
  粮食烘干解决了“丰收后的烦恼”,为农户晒粮吃下“定心丸”,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这个烘干机全程电子操控,非常方便。”乔亚峰介绍,“粮食从进仓口倒入烘干室,设置好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等数据后,机器就会自动运行。等到检测水分值达标后,机器自动停止,烘干就算完成了。比起以前的人工晾晒,这种方法不仅快还省钱。”
  从一粒种、一棵苗,到一捧沉甸甸的果实,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更“智慧”。金台区粮食生产已实现了耕、种、管、收、烘等全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据了解,金台区今年粮食总产量一共0.09亿斤,农机化总动力14.6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95%。
  2 优二产 特色产业增质效
  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如果一产生产是发展的基础,那么二产加工就是产品价值提升的关键。
  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于2013年,是陕西地方方便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运营的企业。2024年,光明社区高标准农田生产的小麦全部通过订单供给了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擀面皮的原料。
  洗面、沉淀、二代菌发酵、熟化成型、包装……12月14日,在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擀面皮生产车间,一台台量产设备忙碌运转着。在这里,一张张擀面皮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力手擀到标准化生产,在量产的过程中,不仅保证了产品中营养成分的稳定性和丰富度,还在擀面皮的口感上得以升级。
  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是宝鸡擀面皮产业的龙头企业,其日产30万份擀面皮项目于去年4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建成投产。“订单多的时候,我们的生产和销售人员会轮流上班,确保生产线不停工,每日生产擀面皮5万余份。”公司负责人孙煊说,公司生意好了,镇上其他村子的收益也会提高,因为企业百分之八十的工人来自金台区蟠龙镇各村,而且一大半的小麦等原材料都是从各村的专业合作社订购,可以说公司带动了好几个村的种植合作社发展。
  擀面皮产业是金台区重点特色产业之一。据了解,为发展擀面皮产业,金台区建设2000亩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争取乡村振兴产业资金1090万元,持续加大对村集体合作社面粉加工厂、杂八得公司、方硕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助力小面皮“擀”出大市场。
  “我们村与杂八得公司签订主粮供应协议,种植的1680亩优质强筋小麦全部被该公司打包收购,每年种粮收入能有168万元。此外,区上还牵线让杂八得公司与镇上签订产业帮扶协议,每年给村上分红3.5万元。”蟠龙镇钟楼寺村党支部书记米建华说。
  开展村企联建,打造互促共荣、抱团发展的新型“共富联合体”。近年来,金台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目标,通过整合要素资源,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引导支持本土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通过产业联动、成立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建立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让促农增收动力更加强劲,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
  “加工企业是粮食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上边连着农户,下边连着市场。只有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才能提升竞争力,形成互补,相互带动,长久兴旺。”乔亚峰表示,金台区将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着力在补链条、强创新、提品质、树品牌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3 活三产 深挖潜力塑品牌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有了一产的基础支撑和二产的深化提升,那么做活第三产业则是有效催生乡村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关键。
  “我们的擀面皮吃起来柔软筋道、香而不辣,真是美得很!”
  “宝鸡擀面皮在2011年就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以‘白、薄、光、软、筋、香’特点出名,我手里拿的这个擀面皮,口感还原率达95%以上,大家放心购买。”
  “每一口都是家乡的味道,随时随地,拆开包装就能享受美味。”
  ……
  每天下午5点,位于金台区蟠龙高新区的宝鸡擀面皮服务中心直播间,十余名主播会准时上线开播。依托当地多样化农副产品资源,金台区招引服务企业来区上“安家落户”。自此,除擀面皮之外,金台产的面粉、菜籽油、辣椒面等均成为了该企业直播间的紧俏产品。
  通过发展电商等销售,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格;通过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主导产业在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推进农旅融合,让农业产业向新型消费靠拢。近年来,金台区立足区位、交通与产业优势,加快推进三产服务业繁荣发展,不断提高三产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一个个新业态、新领域成为经济发展提质增速的助推器。
  “为使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们依托蟠龙新区建设了金台区食品产业园。园内集溯源种植、新兴业态直播电商、农产品加工存储、货品物流分拣、物流直发车间、运营中心于一体,吸纳当地劳动力458人,年产值可达1.2亿元。”乔亚峰介绍。
  当前,在金台区,农村三产融合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形成了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格局。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