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咸阳市:深学细悟“千万工程” 擘画乡村共富蓝图

     旬邑县胡同同村全景。  
 
    彬州市大佛寺村村民焦应群采挖手指红萝卜。  
 
    泾阳县口镇长街村村民在植树。(资料图)  
 
    旬邑县土桥镇胡同同村村民刘拥军(左)看着村里环境变化,感慨万千。  
 
  孙金龙 黄河 文/图  
  今年以来,咸阳市以“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着力打造富有咸阳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1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群众增收  
  12月17日,冬日的彬州市果园冬管热火朝天,城关街道瑶池头村村民纪亚利和本村村民一起,正忙着给修剪后的桃树封口抹药。  
  “我家5亩地流转给了示范园,每年流转费3000元。我还在这里上班,每天收入80元。这儿离家近,活也不重,就是锄地、打药、套袋、摘果……”纪亚利一边忙碌着一边说。  
  2020年底,彬州市在城关街道瑶池头村动工建设了乡村振兴示范园,栽植苹果、樱桃、黄蟠桃、蟠枣等时令水果,还建设了钢构阳光大棚,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和产业示范园。  
  “园区培养本地专业技术农民39名,提供长期就业岗位30个,解决就近128人就业,其中长期务工人员年可增收2万元以上。”园区负责人刘盼说。  
  焦应群是大佛寺村三组村民,以前在煤矿上班,自从家门口建起了彬州润苗乐园农文旅康综合体项目,他就来这里上班了,从事种菜、浇水、拔草等工作。“以前在煤矿上班,两只手黑乎乎的,总洗不干净。如今,在这上班,每天都干干净净,心情格外舒畅。”焦应群高兴地说。  
  “这是我们润苗乐园农文旅康综合体项目,目前,园区有20座温室大棚,种植面积50亩,主要种植有宝塔菜、紫白菜、球茎茴香、手指萝卜、龙牙菜等20种高端优质蔬菜。我们的蔬菜以口感型为主,品种奇特,市场同质化较少,风味鲜明。”园区负责人孙磊说。  
  “近年来,我们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以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链条化发展为根本,并发挥财政、金融等助农作用,持续加大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先后建成千亩智慧果业、千亩标准化果园、果品产后整理、休闲农业发展、田园社区建设等15个重点项目,以富民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和美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彬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 乡村颜值提升 村民幸福倍增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建起了文化广场,新修水泥路、排水管网,村道还进行了亮化和绿化,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户厕进行了改造。”12月18日,在旬邑县土桥镇胡同同村,提起村里这几年人居环境变化,村民刘拥军感慨万千。  
  “旬邑人历来崇尚田园整洁、环境干净卫生。在‘千万工程’实施中,我们组织动员干部群众,以‘建设关中最美县、打造宜居旬邑’为目标,以‘三清、两拆、两改、一转变’整治行动为抓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旬邑样板’。”旬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旬邑县深入推进“村庄清洁”等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面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10个镇(街道)统一进行市场化集中清运,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规范处理。充分利用农村改厕、小型氧化塘等分散式治理设施,累计完成65个村庄污水治理任务,建成镇村级污水处理站18个,污水治理率36.31%。  
  3 村规民约助治理 文明风尚入人心  
  “村上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出台了‘告全村倡议书’,规定凡遇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相互攀比。”泾阳县口镇长街村76岁的老党员车元发说。  
  在长街村,规定每月5日和20日为组织生活活动日,每个村民小组推选党员代表,协助监督组长管理好本组事务,参与本组日常事务管理,使组级事务公开、透明、公正。  
  “在我们村,可以一次性组织1500人开展义务劳动,连续多年组织群众集体活动,可以将移风易俗新民风建设持续10年之久不松懈。”泾阳县口镇长街村党支部书记张恩宽说。  
  针对公益事业无人搞、集体事无人管的问题,长街村推出了义务工制度。每人每年为集体出两个标准工日,用于集体的环境卫生、道路整修、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制度实施后,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关心集体、参与集体公益劳动的积极性。  
  “在乡村治理中,我们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积极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泾阳好人等评选活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更加浓厚。”泾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泾阳县深入实施“一约四会”提升工程,规范红白喜事办理4057件,节约费用1805万元;道德评议1200场次,参与1.5万人次;村民议事2220件,参与3.5万人次;召开禁毒禁赌会议670场次,参与1.2万人次;建立流动好人馆(榜),开展“移风易俗赶大集”、高价彩礼治理宣传巡展10余场,用新风正气熏陶人。  
  今年以来,咸阳市先后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4方面21项重点任务和10项保障措施,搭建起了“千万工程”政策体系,明确了“任务书”和“路线图”。各县(市、区)、各部门从政策支持、项目储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加大倾斜力度、强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产业提质、人居环境整治等15项乡村建设行动,助力“千万工程”见效成势,形成了上下联动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我们通过全市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科学布局、集约集聚、精准覆盖、全链条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充分积蓄后劲动能。”咸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资源禀赋和工作实际,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有效治理等精准谋划一批补短提升项目,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千万工程’的咸阳样板”。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