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产业振兴展新颜
红薯粉条变“金”丝
  刘嘉宵 本报记者 靳天龙
  眼下,农田耕作虽闲了下来,但山阳县西照川镇的特色产业——手工红薯粉条生产加工正当时。村民们忙着制作和晾晒粉条,变“冬闲”为“冬忙”。
  西照川镇的红薯粉条以其色泽金黄、口感筋道、耐煮不易烂等特点而闻名。12月11日,在西照川镇东川村的一个家庭式的作坊里,欧年建和几名村民正忙碌着制作红薯粉条,打粉、磨浆、过滤、捞粉、冷却、上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薯香和木柴燃烧的烟火味。
  “我们这个粉条一般是从11月中旬开始做,一般都是在小年之前停工,这段时间能加工8万斤~10万斤。我们用的红薯都是周边村民种植的,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加工出来的粉条深受消费者喜爱。”欧年建介绍。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虽然效率不如现代机械生产高,但保留了红薯的原汁原味,使得粉条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据介绍,为确保粉条的口感,他还专门建了冷库,确保粉条经过科学温度进行冷冻。这样既拉长了粉条制作季节,又能让周边的村民收入增加。为了让这些传统的手工红薯粉条走出家门,欧年建不仅将红薯粉条进行精品包装销售,还利用抖音、微信等平台及线下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这一举措使得红薯粉条的产量和收益大幅提高。
  近年来,东川村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薯粉条加工特色产业。通过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下一步,西照川镇将持续扩大红薯种植规模,夯实手工红薯粉条原材料基地,不断延伸红薯产业链条,提升红薯粉条品牌价值,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小粉条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