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7日
返乡创业“有劲头” 村民致富“有奔头”
魏宏亮 郝兆龙
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在果蔬菌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大力引进和培育创业青年。该镇不仅发展了特色产业,还让产业兴旺成为党建引领实践的显著特征之一,让人才“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动力”。
2020年,河庄坪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找准菌菇产业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依托“山仑院士工作站”的落户优势,大力发展菌菇产业。同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位专家教授实地考察,改造盐碱地,先后建成食用菌栽培基地3处、菌菇大棚110座。
2022年,由镇政府申请项目资金,再投资建成了占地10余亩的食用菌智慧农场,为青年创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空间。
随着各项乡村振兴措施及相关惠农政策的落地,河庄坪镇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吸引了一批批有志青年回归创业。创业青年们带着新理念和技术,投身于菌菇产业的创业中。通过引进先进研发、种植技术和生产设备,不仅提高了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全镇的菌菇产业逐步走向了规模化、专业化。
2023年,食用菌智慧农场产出的菌棒成功开拓北美市场,实现出口,创造外汇100万美元以上,年产值2200多万元。
发展需要动力,人才是基本源泉。创业青年们又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掌握菌菇种植、采摘、菌棒生产等技术。这不仅解决了4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过去,村民们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随着菌菇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村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还提高了生活水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以前在外打工,回到村里在食用菌智慧农场工作,每个月能挣到33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河庄坪村村民马新平说。
伴随着创业青年的不断加入,河庄坪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建引领实践的显著特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乡村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一步,河庄坪镇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创业环境,为更多有志于乡村振兴的青年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乡村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河庄坪镇党委书记刘震说。G
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在果蔬菌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大力引进和培育创业青年。该镇不仅发展了特色产业,还让产业兴旺成为党建引领实践的显著特征之一,让人才“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动力”。
2020年,河庄坪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找准菌菇产业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依托“山仑院士工作站”的落户优势,大力发展菌菇产业。同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位专家教授实地考察,改造盐碱地,先后建成食用菌栽培基地3处、菌菇大棚110座。
2022年,由镇政府申请项目资金,再投资建成了占地10余亩的食用菌智慧农场,为青年创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空间。
随着各项乡村振兴措施及相关惠农政策的落地,河庄坪镇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吸引了一批批有志青年回归创业。创业青年们带着新理念和技术,投身于菌菇产业的创业中。通过引进先进研发、种植技术和生产设备,不仅提高了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全镇的菌菇产业逐步走向了规模化、专业化。
2023年,食用菌智慧农场产出的菌棒成功开拓北美市场,实现出口,创造外汇100万美元以上,年产值2200多万元。
发展需要动力,人才是基本源泉。创业青年们又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掌握菌菇种植、采摘、菌棒生产等技术。这不仅解决了4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过去,村民们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随着菌菇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村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还提高了生活水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以前在外打工,回到村里在食用菌智慧农场工作,每个月能挣到33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河庄坪村村民马新平说。
伴随着创业青年的不断加入,河庄坪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建引领实践的显著特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乡村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一步,河庄坪镇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创业环境,为更多有志于乡村振兴的青年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乡村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河庄坪镇党委书记刘震说。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