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村民增收步伐加快
樊小帅 徐志全 本报记者 黄河 孙金龙
11月15日,吴起县长官庙镇梁岔村果农刘齐正在自家的山地苹果园里,忙着收集防雹网。
“我栽植了38亩果树,今年全部挂果了。预计产量4万斤,可收入13万元。”刘齐说,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他们免费提供了防雹网,还安排技术员上门技术指导,依靠山地苹果种植,村上人均增收3000元。
“我们采取现场培训和外出学习提高果农管理和技术水平,建成400吨冷库1座,购进移动式小冷库2座,与帮扶单位签约苹果销售订单85万元,引进‘佳农果袋’、农资销售等服务企业落地。去年全镇苹果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5户,其中梁岔村就有12户。”梁岔村包村干部王东说。
近年来,吴起县把山地苹果作为首位产业来抓,紧扣“苗木繁育、防灾减灾、科技服务、有机认证、市场营销”五大体系建设,聚焦品种选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要求,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吴起县在白豹镇土佛寺村建成5万吨有机肥厂,有效满足了周边果园的需求;在南梁山建成科研创新示范基地;引进专业苗木繁育企业,在五谷城镇建成采穗圃40亩、苗木繁育圃100亩;在南梁山吴起楸子试验站建成组培脱毒实验室、玻璃温室1座、日光温室2座,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马锋旺团队合作,建成延安苹果试验示范站。
延安苹果试验示范站技术员刘岳介绍:“楸子苗木抗逆性强,具有抗寒、抗旱、抗风和耐盐碱的特性。我们把各镇(街道)不同区域的楸子籽采集回来,冬季储藏,春季育苗。楸子苗生长到1厘米左右开始嫁接苹果,从而研究最适合吴起县各区域的苹果树种。”
吴起县按照新建园、幼园、初挂园、盛果园、效益园、低产园“六园”梯级分类管理,重点突出苹果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聚焦果园精细化管理、增施有机肥、防灾减灾、有机认证、果品营销等环节,构建现代果业经营和现代人才队伍体系,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吴起县已完成12万亩果园精心管护,开展培训200场(次),培训果农1.9万人(次),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3家,并举办“鸿雁论剪”“果业娘子军”技能大比武和果园管理技术大培训等活动。
“目前,全县有苹果园12万亩,挂果园7.3万亩。今年苹果产量7.9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全县基本形成了万亩袖珍苹果基地、万亩黄色果品基地、万亩优系富士苹果基地,实现了91个村苹果产业全覆盖。”吴起县果业技术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高彦说。
11月15日,吴起县长官庙镇梁岔村果农刘齐正在自家的山地苹果园里,忙着收集防雹网。
“我栽植了38亩果树,今年全部挂果了。预计产量4万斤,可收入13万元。”刘齐说,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他们免费提供了防雹网,还安排技术员上门技术指导,依靠山地苹果种植,村上人均增收3000元。
“我们采取现场培训和外出学习提高果农管理和技术水平,建成400吨冷库1座,购进移动式小冷库2座,与帮扶单位签约苹果销售订单85万元,引进‘佳农果袋’、农资销售等服务企业落地。去年全镇苹果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5户,其中梁岔村就有12户。”梁岔村包村干部王东说。
近年来,吴起县把山地苹果作为首位产业来抓,紧扣“苗木繁育、防灾减灾、科技服务、有机认证、市场营销”五大体系建设,聚焦品种选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要求,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吴起县在白豹镇土佛寺村建成5万吨有机肥厂,有效满足了周边果园的需求;在南梁山建成科研创新示范基地;引进专业苗木繁育企业,在五谷城镇建成采穗圃40亩、苗木繁育圃100亩;在南梁山吴起楸子试验站建成组培脱毒实验室、玻璃温室1座、日光温室2座,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马锋旺团队合作,建成延安苹果试验示范站。
延安苹果试验示范站技术员刘岳介绍:“楸子苗木抗逆性强,具有抗寒、抗旱、抗风和耐盐碱的特性。我们把各镇(街道)不同区域的楸子籽采集回来,冬季储藏,春季育苗。楸子苗生长到1厘米左右开始嫁接苹果,从而研究最适合吴起县各区域的苹果树种。”
吴起县按照新建园、幼园、初挂园、盛果园、效益园、低产园“六园”梯级分类管理,重点突出苹果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聚焦果园精细化管理、增施有机肥、防灾减灾、有机认证、果品营销等环节,构建现代果业经营和现代人才队伍体系,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吴起县已完成12万亩果园精心管护,开展培训200场(次),培训果农1.9万人(次),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3家,并举办“鸿雁论剪”“果业娘子军”技能大比武和果园管理技术大培训等活动。
“目前,全县有苹果园12万亩,挂果园7.3万亩。今年苹果产量7.9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全县基本形成了万亩袖珍苹果基地、万亩黄色果品基地、万亩优系富士苹果基地,实现了91个村苹果产业全覆盖。”吴起县果业技术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高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