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黄陵县 “九个一”工作法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杨磊
  近年来,黄陵县立足县情实际,突出整体观照,系统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推行“九个一”工作法,有力推动目标、理念、规划的系统衔接,有序提升政策、机制、组织的关键支撑,有效激发队伍、人才、主体的多方活力,走出了适合黄陵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聚焦一个目标。黄陵县聚焦“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以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为契机,狠抓村集体和农村居民“两个收入”,持续在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农民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农村水电路保障率和通达率均超过99%。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省791元、全市129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9523万元。
  坚持一个理念。黄陵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和经营乡村理念,大力培育以“五新”(新主体、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为引领的果业主导产业和中药材、梅花鹿、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黄陵县建成全国首个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创建黄陵苍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地理标志;组建县级强村公司,盘活调动农村闲置资源、资产、资金,以市场化、社会化方式赋能乡村振兴。
  坚守一条底线。黄陵县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认真落实“2531”动态监测帮扶和“四色管理”机制,无一户一人返贫致贫;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成高标准农田10.2万亩。2023年,全县粮食产量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104.4%。
  实施一个规划。黄陵县编制实施《黄陵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9大片区83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全力推进规划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策划包装项目1352个,概算总投资28.8亿元,已完成投资6.1亿元。同时,建立乡村振兴规划师制度,聘请上海交通大学吴传道为县级乡村振兴责任规划师,为各镇(街道)选派乡村振兴规划师、组建智库团队,全过程做好跟踪指导,努力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运行一项机制。黄陵县建立以“党员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为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和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的“两包两带”工作机制,将全县105个村划分为24个片区(成立24个联合党总支)。该县坚持“周例会、月调度、季讲评、半年总结、年度考核”推进机制和“红黑榜”制度,夯实24名党员县级领导包片和105名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村责任,实现了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抱团发展。
  出台一套政策。黄陵县每年优先安排县级财政资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招聘人才投入乡村振兴领域,制定涵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领域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以村均200万元的“真金白银”和奖惩并举的制度举措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建强一级组织。黄陵县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党建+”为抓手,大力实施“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对全县105个村级党组织和110名党支部书记实行分类定位和精准指导,培育引导234名致富能手、“四类人员”充实和储备到村两委班子。该县先后建成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8个、市县级示范村36个,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增强。
  实施一个计划。黄陵县坚持“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刚柔并济的人才计划,在发挥“四支队伍”作用的基础上,引进康振生院士、马锋旺教授等人才和45名农业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2460人。同时,吸引600余名能人、在外青年返乡创业,依托“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80余家企业与63个村组达成“兴村”项目107个。
  激活一个主体。黄陵县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行“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推动农民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7家、家庭农场303家、联农带农3000余户,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下一步,黄陵县将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创新进取、务实重干,全面提升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