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晒秋
    卜杰 摄

  任静

  姐姐发来一张照片:在自家阳台上,阳光照射进来,桌子上摊放着一小堆红枣、几个鲜红的辣椒,笔筒里插了一大把挂面,还有一把黄花菜,都是来自故乡的特产,构成了一幅喜庆的乡土画。
  我的视线一一掠过,关于乡村晒秋那些细微的、久远的记忆,不禁在这个秋季被重新激活。
  深秋时分,乡村色彩斑斓的秋意,一股脑儿恣肆涌进了农家院落。一筐筐红薯被摆在窑洞深处的土台上,土豆被放进了地窖。阔大的青石板窗台上,齐刷刷地摆满了南瓜,每一个都有小脸盆那么大。窗台不远处的台炉上,摆放着几张洁白的盖帘,盖帘上薄薄铺了一层蒸过的黄花菜。几乎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都挂着两三串火红的辣椒和沉甸甸的蒜瓣子,墙壁木橛子上还挂着大小不等的柠条筐,里面晒着红艳艳的大红枣。
  平整宽敞的地上,摊晒着金黄的谷子、火红的高粱、五颜六色的豆子,其中有绿豆、豇豆、红小豆、芸豆……竟然还有一堆碧绿的麻子,我知道那是过年时要出麻子油的一种农作物,产量虽低,庄户人家却少不得它。一想到不久将会享用到醇香的麻汤饭,我赶紧挥动手势将院落里觅食的几只鸡赶得远远地,生怕它们啄吃一粒麻子。院墙附近,在一棵绿荫蔽天的洋槐树下,搭建了一个高高的玉米架。金黄的玉米穗整整齐齐地垒砌成一座金字塔。
  如今,在远隔故乡千里之外,我满怀喜悦地回望着儿时丰收的景象,真是一幅永远看不厌的乡村秋意图。
  “今年的谷子丰收喽!”父亲弯腰伸手摊晒着满地金灿灿的谷子。下午太阳西斜时,父母张着大口袋,将晒干的谷子装在袋子里,整整装了八九袋。母亲满脸喜色,挨个从那装满粮食的袋子上抚过去,动作轻柔而充满了爱意,恍若抚摸着婴儿俊俏的小脸。俗话说,囤里有粮,心中不慌。那个秋季,我们全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母亲仔细挑拣着金黄的南瓜。“你们走时每家带几个回去吃,用农家肥种的,又面又甜,比外面卖的好吃。”母亲欣慰地说。爱吃南瓜,也爱种南瓜,南瓜是母亲不舍的情结,每年都要在自留地里种上一坡南瓜。长长的瓜蔓直拖到地畔的土坡底下,叶片大而碧绿,最显眼的是一坡南瓜花,色泽金黄,点缀在黄土坡上,乡土气息浓郁。我们每每望着南瓜花勾勒的那幅喜庆乡土画,心中便无来由地满是富足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整个秋天都弥漫着收获的祥和气氛。谷子、高粱,各种豆类相继入仓后,母亲总要把第一茬碾出来的新米寄给我们姐妹俩。每次接电话,母亲的声音听上去都是喜滋滋的。父母不但寄来南瓜、小米,还在第一时间寄来了鲜嫩的玉米棒。其实,父母明白这些东西在城里都可以买得到,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爱,与儿女们一起分享劳动的成果。
  我凝神望着姐姐发来的那张晒秋图,思绪早已飞回了遥远的故里。秋天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陪母亲晒秋,坐在暖融融的秋阳下,听母亲娓娓细数丰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