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09日
洛川苹果:从田间到世界的精彩蝶变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李进
9月26日一大早,在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李亚民家的苹果园,一排排双矮密植苹果树枝繁叶茂,一颗颗果形硕大、色泽艳丽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地采摘、装筐、分拣、搬运,忙得不亦乐乎。
李亚民告诉记者,他家种植苹果树有20多年了,为了能种出精品果,他不断学习深究,选用优良品种,经过近几年的摸索,现如今他种植的“阿珍”富士苹果,不仅使产量比“老把式”翻了一番,还让苹果品质大幅提升。
“我这一块地是四亩五分地,套了8.8万袋。今年风调雨顺,苹果长得非常很好,预计产量3万斤、产值12万元。”李亚民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在洛川县凤栖街道芦白村的陕西方旭科技创新园基地,卢王斌正带领工人进行着卸袋工作。卢王斌介绍,他家原先有9亩苹果园,其中的4亩流转给了陕西方旭实业有限公司,剩余的5亩园子今年已经卸袋结束,等待售卖,他还利用空余在基地打工增加收入。
凤栖街道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目前全辖区苹果种植面积2.3万亩,苹果产业效益稳步提高,果农收入逐年增加。
洛川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这里的苹果以其色泽鲜艳、口感清脆、甜度适中而闻名遐迩。多年来,洛川人民凭借着勤劳与智慧,精心培育着这片土地上的苹果树,使得洛川苹果的品质不断提升。
而9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更是为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博览会上,各类优质苹果琳琅满目,展示着洛川苹果产业的丰硕成果,国内外客商在这里洽谈合作,共同开拓市场,让洛川苹果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在博览会的带动下,洛川的苹果产业正朝着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今年当地苹果喜获丰收,预计全县53万亩苹果总产量114.04万吨,苹果产业综合产值150亿元以上,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8元以上,苹果品牌价值达829.16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榜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整合全产业链条的科技研发平台,利用大数据指导果农进行精细化种植,同时构建起现代数字化营销体系,充分发挥智能选果线、冷藏库的作用,全面推广智能分选分级包装,真正实现优果优价,以质论价,让苹果由‘种得好’向‘叫得响’‘卖得好’转变,使群众依托苹果产业增收致富。”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副局长郑洪博表示。
9月26日一大早,在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李亚民家的苹果园,一排排双矮密植苹果树枝繁叶茂,一颗颗果形硕大、色泽艳丽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地采摘、装筐、分拣、搬运,忙得不亦乐乎。
李亚民告诉记者,他家种植苹果树有20多年了,为了能种出精品果,他不断学习深究,选用优良品种,经过近几年的摸索,现如今他种植的“阿珍”富士苹果,不仅使产量比“老把式”翻了一番,还让苹果品质大幅提升。
“我这一块地是四亩五分地,套了8.8万袋。今年风调雨顺,苹果长得非常很好,预计产量3万斤、产值12万元。”李亚民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在洛川县凤栖街道芦白村的陕西方旭科技创新园基地,卢王斌正带领工人进行着卸袋工作。卢王斌介绍,他家原先有9亩苹果园,其中的4亩流转给了陕西方旭实业有限公司,剩余的5亩园子今年已经卸袋结束,等待售卖,他还利用空余在基地打工增加收入。
凤栖街道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目前全辖区苹果种植面积2.3万亩,苹果产业效益稳步提高,果农收入逐年增加。
洛川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这里的苹果以其色泽鲜艳、口感清脆、甜度适中而闻名遐迩。多年来,洛川人民凭借着勤劳与智慧,精心培育着这片土地上的苹果树,使得洛川苹果的品质不断提升。
而9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更是为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博览会上,各类优质苹果琳琅满目,展示着洛川苹果产业的丰硕成果,国内外客商在这里洽谈合作,共同开拓市场,让洛川苹果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在博览会的带动下,洛川的苹果产业正朝着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今年当地苹果喜获丰收,预计全县53万亩苹果总产量114.04万吨,苹果产业综合产值150亿元以上,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8元以上,苹果品牌价值达829.16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榜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整合全产业链条的科技研发平台,利用大数据指导果农进行精细化种植,同时构建起现代数字化营销体系,充分发挥智能选果线、冷藏库的作用,全面推广智能分选分级包装,真正实现优果优价,以质论价,让苹果由‘种得好’向‘叫得响’‘卖得好’转变,使群众依托苹果产业增收致富。”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副局长郑洪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