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30日
延安:做优“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本报记者 杨磊
初秋,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枣湾设施蔬菜园区,一座座新型大棚沿着杏子河岸依次排列,颇为壮观。
8月22日,枣湾村村民高梅和大部分菜农一样,忙完清园、旋地、杀菌后稍作“休整”,准备新一轮作业。
“上半年这棚黄瓜收入了5万元左右。”高梅说,枣湾蔬菜园区在规划、建设初期将科技与智能融入大棚中,电动保温帘、智能防风帘、轨道运输车的应用减少了劳动力,增加了效益。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刘兴庄村,菜农刘浪浪也没闲着,利用高温天气给大棚杀菌的时间抓紧清除棚外杂草,防止虫子飞进棚内。
2020年,刘浪浪返乡创业,承包了合作社4座大棚种菜种瓜,一切从零开始。他通过不断学习,前两年保住了成本,第三年收入达20余万元。
如今,刘浪浪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不仅为周边的菜农指导,还为宁夏、江苏等外省的菜农通过网络解决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疑难杂症”。
高梅、刘浪浪是延安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他们在角色转换后腰包鼓了起来,日子也越来越好。
“我们要在抓好菜农‘钱袋子’的同时,做优‘菜篮子’,保障全市人民蔬菜供应。”延安市蔬菜技术服务站蔬菜科科长乔宏喜说。
今年以来,延安市利用安塞区高桥镇乔庄村、延长县郑庄镇王仓村、志丹县顺宁镇红石峁村等10个育苗基地,完成集约化育苗0.8亿株。建成吴起县吴起街道金佛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经济联合社等4家智慧设施示范基地,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设备,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种植收入。建成宝塔区赵家岸、子长市南家湾、吴起县金佛坪等8处设施农业农旅融合示范基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同时,延安市设施农业完成老旧设施基地“三改一提”技术示范推广2990亩。棚型改造中将跨度从9米提高到12~13米,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壤改良中积极推广雨水洗盐、作物除盐、高温闷棚、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配方施肥、基质栽培等技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严重的问题;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气肥、补光灯和自动放风机、轨道运输车等轻简化设备的普及推广,有效提高了全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今年上半年,延安市瓜菜播种面积36.3万亩,生产瓜菜78.9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6.6亿元。“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设施农业产销两旺,成为延安农业产值的主要贡献者、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初秋,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枣湾设施蔬菜园区,一座座新型大棚沿着杏子河岸依次排列,颇为壮观。
8月22日,枣湾村村民高梅和大部分菜农一样,忙完清园、旋地、杀菌后稍作“休整”,准备新一轮作业。
“上半年这棚黄瓜收入了5万元左右。”高梅说,枣湾蔬菜园区在规划、建设初期将科技与智能融入大棚中,电动保温帘、智能防风帘、轨道运输车的应用减少了劳动力,增加了效益。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刘兴庄村,菜农刘浪浪也没闲着,利用高温天气给大棚杀菌的时间抓紧清除棚外杂草,防止虫子飞进棚内。
2020年,刘浪浪返乡创业,承包了合作社4座大棚种菜种瓜,一切从零开始。他通过不断学习,前两年保住了成本,第三年收入达20余万元。
如今,刘浪浪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不仅为周边的菜农指导,还为宁夏、江苏等外省的菜农通过网络解决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疑难杂症”。
高梅、刘浪浪是延安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他们在角色转换后腰包鼓了起来,日子也越来越好。
“我们要在抓好菜农‘钱袋子’的同时,做优‘菜篮子’,保障全市人民蔬菜供应。”延安市蔬菜技术服务站蔬菜科科长乔宏喜说。
今年以来,延安市利用安塞区高桥镇乔庄村、延长县郑庄镇王仓村、志丹县顺宁镇红石峁村等10个育苗基地,完成集约化育苗0.8亿株。建成吴起县吴起街道金佛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经济联合社等4家智慧设施示范基地,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设备,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种植收入。建成宝塔区赵家岸、子长市南家湾、吴起县金佛坪等8处设施农业农旅融合示范基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同时,延安市设施农业完成老旧设施基地“三改一提”技术示范推广2990亩。棚型改造中将跨度从9米提高到12~13米,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壤改良中积极推广雨水洗盐、作物除盐、高温闷棚、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配方施肥、基质栽培等技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严重的问题;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气肥、补光灯和自动放风机、轨道运输车等轻简化设备的普及推广,有效提高了全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今年上半年,延安市瓜菜播种面积36.3万亩,生产瓜菜78.9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6.6亿元。“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设施农业产销两旺,成为延安农业产值的主要贡献者、农民增收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