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高家原则蝶变记
    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后的高家原则村一角。(资料图)

  杨磊
  “以前,出门是高一脚低一脚。雨天走路非得拄根木棒。”8月2日,高家原则村74岁的邝继军说,“通过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如今村子路面硬化了,雨污分流了,干净整洁了。”
  据了解,延安市宝塔区南市街道高家原则村沟内山体两侧居住1372户3018人,房屋有1603间,大部分房屋绕山而建,多为群众自建房。沟内两侧山体安全隐患风险多、道路坑洼出行难、管网滞后排污难、山高坡陡吃水难、环境脏乱保洁难,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群众的日常生活,与住宅小区居民生活条件差距较大,群众反映强烈。
  为切实解决山体沟道群众困难,南市街道在反复走访调研、征求意见、实地踏勘的基础上,按照宝塔区山体沟道治理“守底线、保基本、不举债”原则和“以改为主、拆改结合”总要求,聚焦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四个一体化”治理措施,率先启动实施高家原则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
  在治理过程中,南市街道始终按照“因地制宜、一沟一策”工作思路,以“四先四后”(即先规划后实施、先安全后改造、先地下后地上、先民生后提升)为原则,紧盯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将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作为治理的“必选项”,科学制定施工方案,统筹推进山体沟道治理工程,全力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经过一年多的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高家原则村沟道基本完成治理任务,改写了多年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人背肩扛、打井抽水的历史。杂乱破旧的沟道焕发了新貌,消除了安全隐患,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填补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空白,让居住在高家原则山体沟道的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
  高家原则村打通沟道堵点,拓宽沟道空间,新修一条长1.4公里、宽12米的市政道路,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实现了市场沟、红化沟、高家原则沟“三线贯通”,更好融入中心城市圈。
  另外,高家原则村还对区域内7处高边坡、滑塌地段进行维修加固,拆除危窑危房174间(孔),砌筑石挡墙3875立方米,新建防护墙(杆)2180米;硬化混凝土路面3.79公里,铺砖路1.22公里,铺设给水管网3420米,新建1座新型智能化无人值守自来水泵房;铺设雨水管网3260米、污水管网3080米,新建公厕3座,安装路灯220盏,监控141个,新建口袋公园4处,安装健身器材及座椅16套,粉刷外墙3.2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35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3680株,整理院落178院。
  “通过治理,高家原则村山体沟道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不仅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也让山体沟道增了颜值、添了气质,真正实现了‘里子’和‘面子’双提升。”宝塔区南市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霞说。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