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农论语
人才“下沉”路更宽
  ■ 黄敏
  每年夏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就成了热门话题。与此同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扎堆到县城、乡镇就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求职者愿意前往小城市就业,人才“下沉”趋势越来越明显,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就业空间正在持续拓展。
  从人才市场相关调查数据来看,近年来,随着全国人才市场持续调整,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今年一季度,三线及以下城市引进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长。除此之外,不少县域成为就业新选择。
  这种变化,既是社会经济、人才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使然,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风向标的变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很长时间里,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相对完善,其就业容量和就业质量也更高更好,呈现出明显的“聚群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大一部分人才将就业目光锁定在大城市。
  如今,随着全面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是不断涌现,创造了很多新行业、新岗位,就业环境越来越好。加之便利的交通、日渐提高的收入水平、性价比更高的住房条件,使得包括小县城在内的三线以下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从另一方面来看,人才“下沉”是高校扩招后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必然结果。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持续大幅增长,高学历的人才越来越多,其“稀缺性”无法与以前相比。而面对不断增长的就业需求,大城市的就业岗位相对稳定,新增需求有限。相反,小城市及县域地区可以为人才“下沉”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而且竞争压力更小。这是导致就业重心“下沉”走向多元化的直接原因。
  人才“下沉”县域及乡镇基层,一方面有助于城乡均衡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在基层的广阔天地大展拳脚、练就本领,从而实现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价值的双赢。
  事实上,人才“下沉”并非年轻人的单向奔赴。近年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聚群效应”越来越明显。很多地方抢抓机遇,在培育壮大新兴业态的同时,加快完善“引才、用才、留才”机制,不断优化县域就业创业环境,为年轻人成长、出彩提供了一方更有温度、更有希望的沃土。当人才能够在县域留得住、干得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那么“下沉”就业就是一场路宽且长、未来可期的相向而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