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03日
陕西强化山洪与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防御
本报讯(记者 黄敏)7月1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近日,我省召开山洪灾害防御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聚焦在建工程、旅游景区、山洪沟道出口、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沿线等重点部分,进一步强化山洪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御。
会议要求,全省上下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力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以“一万”的努力防范应对可能出现的“万一”灾情,最大限度避免灾害损失。要完善预报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因地制宜修订防御预案,分级分类开展实战演练,加快推进山洪沟治理,进一步健全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要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机制,紧盯重点防范县(区)、路段、隐患点,持续开展排查巡查调查,一旦发生险情,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联动协防凝聚合力,确保安全度汛。
会议强调,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要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漏洞,扎实做好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强隐患点雨前、雨中、雨后“三查”,抓实风险区日常巡查,持续开展遥感识别图斑实地核查;持续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区域气象预警,落实“123”响应机制,加强“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提高预警能力水平;坚决果断组织撤离避险,压实预警撤离责任,坚决执行“三个紧急撤离”,强化撤离人员管控,落实技术支撑“驻县包乡”制度;加快地灾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国债项目6月底全面开工,12月底前全面完成,严禁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确保防灾项目早日建成并发挥效能。
会议要求,全省上下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力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以“一万”的努力防范应对可能出现的“万一”灾情,最大限度避免灾害损失。要完善预报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因地制宜修订防御预案,分级分类开展实战演练,加快推进山洪沟治理,进一步健全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要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机制,紧盯重点防范县(区)、路段、隐患点,持续开展排查巡查调查,一旦发生险情,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联动协防凝聚合力,确保安全度汛。
会议强调,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要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漏洞,扎实做好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强隐患点雨前、雨中、雨后“三查”,抓实风险区日常巡查,持续开展遥感识别图斑实地核查;持续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区域气象预警,落实“123”响应机制,加强“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提高预警能力水平;坚决果断组织撤离避险,压实预警撤离责任,坚决执行“三个紧急撤离”,强化撤离人员管控,落实技术支撑“驻县包乡”制度;加快地灾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国债项目6月底全面开工,12月底前全面完成,严禁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确保防灾项目早日建成并发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