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拎稳“菜篮子 ”装满“菜盘子”
——彬州市绿色蔬菜种出好“丰”景
    彬州市水口镇白土村村民祁芳梅在采收广州菜心。

    彬州市水口镇白土村冷凉蔬菜长势良好。

    彬州市新民镇早饭头村村民王军汉在大棚里给菠菜除草。

    一筐筐新鲜蔬菜在冷库等待装车出售。

  本报记者 张恒 文/图
  近年来,彬州市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发展,蔬菜产业从“汗水”到“智慧”,从粗放种植到精细管理,从“小打小闹”到集中连片,从自给自足到带富一方的支柱产业,持续深耕“一篮菜”,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5月10日,记者来到彬州市,实地探访该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成效。
  1 “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在彬州市水口镇白土村,1000亩连片种植的广州菜心、秋香等冷凉蔬菜长势喜人,一望无际的菜地里,几十位村民熟练地收割、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我在这里务工6年了,只要家里没事,我就到基地工作。蔬菜收获时,一天多了能挣160元,少了也能挣120元。”提起在家门口务工,村民祁芳梅笑着说,“干农活能跟上班一样,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以前是活少人多,现在是活多人少,有时候不得不早早给当地村民打好招呼,提前把人定下来。在我这里,手脚麻利的熟练工一天能挣300元到400元。”彬州市天利和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锋说。
  据了解,白土村适合种植叶菜类蔬菜,村上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冷凉蔬菜,从2021年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亩,基地配有高标准节水灌溉、仓储冷库和分拣车间,逐步建成集蔬菜育苗、生产、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蔬菜种植基地。
  立足蔬菜基地,白土村还建立了集采摘、旅游、餐厅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游客在这里采摘新鲜蔬菜、闻花香、赏美景、品尝农家乐。入夏以来,白土村天利和农业观光园里的花田和采摘棚吸引了大批游客。“只要家里没事,我就来园里干活,一天100元,一年下来足够家里零用。”正在采摘大棚给西红柿吊蔓的村民席小群说。
  “广州菜心农业风险小,收益稳定。它的生长周期只有四十几天,一年至少5茬。每亩地产量6000斤以上,每斤售价3元以上。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蔬菜供不应求,每天都有冷链车运往广东。我们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一名片长管理150亩。此外,每个环节都是责任到人,播种、打药等工作谁出现问题谁负责。”张锋说,“每年的劳务支出达300余万元,给当地群众提供大量的用工机会,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将来打造万亩蔬菜基地,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2 “温室大棚”实现“四季有菜”
  在彬州市新民镇早饭头村一座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菠菜鲜嫩欲滴,村民王军汉正在给菠菜除草。
  王军汉今年71岁,对于他而言,这座大棚是他的“聚宝盆”。妻子和儿子都需要人照顾,王军汉无法外出打工。于是,这座大棚就成了王军汉一家的依靠。
  与露天蔬菜不同,大棚蔬菜一年“没有空闲”,四季皆可“生金”,实现了从“春种秋收”变“四季稳收”。这让王军汉家也有了稳稳的收入,手中有了钱,也不再为生活的琐事犯难了。
  “承包费只有500元,一年能挣1万元。”王军汉指着大棚说,这得感谢村干部田主任,为他们家盘算了一个营生,给他们家带来了希望。
  王军汉说的田主任是早饭头村经济联合社理事长田备战。田备战告诉记者,早饭头村以打造彬州市果蔬交易中心为目标,依托现有蔬菜大棚基础,通过新建阳光育苗棚、气调库、果蔬配送中心及搭建电商销售平台等方式,形成系统产业发展体系。按照“汇集彬州、网通三秦”的发展思路,全村每年可销售各类果蔬产品425万公斤,产值约1600万元,菜农年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可创造就业岗位50余个。
  为了种出安全健康的蔬菜,田备战率先在4座大棚里示范种植。他坚决使用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菌肥和杀虫灯、杀虫板、防虫网,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他表示,尽管绿色种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成本高,但市场销路好。
  今年,早饭头村经济联合社种植的30亩羊肚菌收益可观,收益达50万元。羊肚菌在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季节性就业岗位。54岁的王白平就尝到了“甜头”。“在家门口干活领工资,轻松划算。”王白平说。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从一年一茬到蔬菜不断档,一座座蔬菜大棚让‘寒冬’变‘暖春’,不仅丰富了市民‘菜篮子’,也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田备战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有430座大棚。随着对大棚维修改造,他们将统筹管理,对接好销售渠道,统一种植、统一收购,让大棚蔬菜节本增效。同时,倡导村民在种植蔬菜时不使用农药,确保“菜篮子”安全。
  3 “绿色引领”推动“提质增效”
  近年来,彬州市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坚持“四引一建一创”的基本原则(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龙头企业、建设高端现代农业示范园,创立知名品牌),抓住“品种、品质、品牌”三个关键,通过优化生产体系、搭建服务体系、聚拢优势资源,全力发展壮大蔬菜全产业链建设。
  除了水口镇天利和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和新民镇早饭头村蔬菜生产基地,城关街道瑶池头村产业园、义门镇弥家河村的现代智慧农业等都以蔬菜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增收路。设施大棚常用蔬菜品种为西红柿、豇豆、菠菜等;露地蔬菜常用品种为白菜、辣椒、萝卜、西葫芦等季节性蔬菜,极大地丰富了彬州群众的“菜篮子”。
  2023年,彬州市蔬菜种植面积共计2万亩,产量约3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约1000亩,年产蔬菜约1万吨,产值约0.1亿元,露地冷凉蔬菜面积约1.9万亩,年产蔬菜约2万吨。
  为了种出“好菜”,彬州市依托新技术,引进先进的蔬菜生产管理技术,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同蔬菜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推行“绿色蔬菜”产业化,努力实现既满足健康需要,又不损害环境的绿色产业。
  “积极预防因防治病虫害等各种环境污染,加强农药使用技术管理,拓宽蔬菜无公害化、有机化和更清洁生产的发展空间,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彬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将充分发挥蔬菜产业优势,使“绿色生态、有机方式、清洁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助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欣欣向荣的蔬菜产业发展目标。
  此外,彬州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让更多菜农了解并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加强农民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和经营能力,引导农户通过合作社等集体经营形式,推动农民专业化的种植、生产和经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高附加值蔬菜的生产比例,减少低效作物的产量。
  近年来,彬州市持续放大“春光经济”“夏日采摘”辐射作用,积极推广冷凉蔬菜和大棚蔬菜种植、特色采摘、农业休闲观光“蔬菜+旅游”模式,推进设施蔬菜向体验农业发展,在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丰富群众“钱袋子”,聚力打造现代蔬菜产业体系。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