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15日
汉中:一片茶叶撬动一方绿色产业
本报记者 姚远
春和景明,茶香四溢。4月7日,在汉中市南郑区法镇曹家坝村的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80亩茶叶育种基地里,茶叶(果树)首席专家席彦军正带领技术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学系的研究生们一同采摘茶叶试验样本。
走进基地,茶树翠绿、芽头娇嫩,席彦军和茶叶团队往返于单位和基地之间,从事着茶叶品种引进、优质栽培试验和加工技术研究,同时开展陕西地方古茶树资源的搜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科研工作。
“我们引进的陕茶1号、中茶108、龙井长叶、平阳特早等名优茶树品种,撑起了汉中百余万亩的绿色产业。”席彦军说,为丰富汉中茶树品种,团队从浙江、安徽、湖南、云南、四川等地引进茶树品种75个,筛选出适宜汉中种植的绿茶适制品种4个、绿茶乌龙茶兼制品种1个;搜集保存陕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486份,初步筛选出萌芽早、芽头肥壮、发芽密度大的优良株系11个。已在南郑、西乡、商南3个试验点开展品种区试,有望选育出优良新品种。
目前,汉中市茶园总面积132.4万亩,茶叶总产量达6.8万吨,干毛茶产值达102亿元。全市有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1952个。形成了以绿茶为主,红茶、黄茶、白茶、黑茶为补充的“五色汉茶”格局。
城固县天明镇三化村村民左志宏,从汉中山花茶业公司免费承包了5亩茶园,加上在企业务工工资,他家每年有10万元稳定收入。跟左志宏一样,汉中市从事种茶、采茶、制茶、售茶人员超过100万人,通过大力推广联农带农新模式,利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就业、订单收购等方式,把茶农嵌入茶产业链增收致富,带动23万户茶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一座茶山,一道风景。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汉中市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体验采摘+旅游观光”模式,打造了西乡江榜茗园、东裕养生谷、宁强千山玉皇观、青木川瞿家大院等茶旅深度融合示范点20个,推出11条茶旅融合精品线路,综合收入超过4亿元。
“我们坚持‘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筑牢生态优势、特色农业两个基点,加快茶产业在生态茶园建设、壮大经营主体、茶叶新品研发、茶旅融合发展、品牌效益提升方面实现‘五个新突破’,把茶产业打造成全市农业首位产业、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擦亮‘中国北界高香绿茶代表’名片。”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鲁玉俊说。
春和景明,茶香四溢。4月7日,在汉中市南郑区法镇曹家坝村的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80亩茶叶育种基地里,茶叶(果树)首席专家席彦军正带领技术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学系的研究生们一同采摘茶叶试验样本。
走进基地,茶树翠绿、芽头娇嫩,席彦军和茶叶团队往返于单位和基地之间,从事着茶叶品种引进、优质栽培试验和加工技术研究,同时开展陕西地方古茶树资源的搜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科研工作。
“我们引进的陕茶1号、中茶108、龙井长叶、平阳特早等名优茶树品种,撑起了汉中百余万亩的绿色产业。”席彦军说,为丰富汉中茶树品种,团队从浙江、安徽、湖南、云南、四川等地引进茶树品种75个,筛选出适宜汉中种植的绿茶适制品种4个、绿茶乌龙茶兼制品种1个;搜集保存陕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486份,初步筛选出萌芽早、芽头肥壮、发芽密度大的优良株系11个。已在南郑、西乡、商南3个试验点开展品种区试,有望选育出优良新品种。
目前,汉中市茶园总面积132.4万亩,茶叶总产量达6.8万吨,干毛茶产值达102亿元。全市有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1952个。形成了以绿茶为主,红茶、黄茶、白茶、黑茶为补充的“五色汉茶”格局。
城固县天明镇三化村村民左志宏,从汉中山花茶业公司免费承包了5亩茶园,加上在企业务工工资,他家每年有10万元稳定收入。跟左志宏一样,汉中市从事种茶、采茶、制茶、售茶人员超过100万人,通过大力推广联农带农新模式,利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就业、订单收购等方式,把茶农嵌入茶产业链增收致富,带动23万户茶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一座茶山,一道风景。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汉中市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体验采摘+旅游观光”模式,打造了西乡江榜茗园、东裕养生谷、宁强千山玉皇观、青木川瞿家大院等茶旅深度融合示范点20个,推出11条茶旅融合精品线路,综合收入超过4亿元。
“我们坚持‘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筑牢生态优势、特色农业两个基点,加快茶产业在生态茶园建设、壮大经营主体、茶叶新品研发、茶旅融合发展、品牌效益提升方面实现‘五个新突破’,把茶产业打造成全市农业首位产业、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擦亮‘中国北界高香绿茶代表’名片。”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鲁玉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