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美丽乡村路 幸福通万家
  本报记者 黄河
  “这几年村子变化真大,道路宽敞了、村子整洁了,让人耳目一新!”1月16日,在外地工作的张胜利回到位于兴平市马嵬街道尚村的家中,看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激动地拿出手机拍起照来。
  兴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岩说:“在‘美丽农村路’建设中,尚村进村道路平整舒适,连村道路景色宜人,不仅设有专门的道路标志,对一些连村道路也进行了路面硬化,串联成网。现在,村里家家户户的院落都使用上了栅栏隔离,统一增加景观设施,路域环境大幅度提升。”
  2023年以来,咸阳市按照“顶层设计、选树典型、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聚焦农村公路“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发展目标,采取路田分界、路侧植草、路边栽树、边坡治理等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工作。2023年,全市共申报“美丽农村路”22条,通过验收15条。
  据了解,2023年初,咸阳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现状,将“美丽农村路”创建工作作为建设和美乡村、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指导各县(市、区)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做好“美丽农村路”创建规划,精准设计创建路段、长度和内容。
  2023年,咸阳市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美丽农村路”创建补助。对验收通过的“美丽农村路”在命名表彰的同时,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原则,按创建里程给予资金补助,对创建工作突出的县(市、区)再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未通过验收的路段,要求有关县(市、区)继续创建。
  在实施中,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地域差异等情况,按照节俭实用原则,合理确定建设方案,选择绿化苗木和创建措施,确保既充分吸纳自然、人文景观等元素,又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点、产业宣传、文化内涵等,实现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为切实打造“一条公路、两道风景、过境有花、四季常青”的亮丽品牌,咸阳市优先将社会影响广、受益群众多、沿线政府支持力度大的路段作为创建路段,在做好绿化、美化的同时,注重注入人文、生态等元素,不断拓展公路服务功能,提升公路品位。
  同时,充分利用路侧闲置土地,建设观景台、凉亭、口袋公园、停车区等设施;结合沿线群众出行需求,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候车亭,方便群众乘车;栽设宣传牌或者利用路侧挡墙、护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规民约、公路文化、地域文化等,助力乡村实现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为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再上新台阶,咸阳市将每年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美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同时,将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及“美丽农村路”建设为指引,力争每年创建不少于200公里高标准“美丽农村路”,促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全面提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