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回首
砍柴
  苏亚忠

  时令到了腊月,天气十分寒冷。在瑟瑟的寒风中,人们开始忙碌着过 年 的东西。 这 个时候,父亲领着我和弟弟,拿上镢 头 和绳子,来到距家五里外的后山砍柴。说是砍柴,其实就是砍生产队在山上种的柠条。这也是我们一年当中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因为来年生火做饭全靠这些柴火。
  我家住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家户户缺粮少柴。于是,生产队决定每年到了腊月,大家可自行上山砍柴,数量不限,砍到过年为止。所以,每年腊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进入了砍柴的时候。女人们在家里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男人们上山砍柴,以备来年家里必需的柴火。谁家的男人多,能吃苦,谁家砍的柴就多,第二年就不会缺柴火烧了。当然,砍柴主要是砍柠条。
  柠条,别名柠条锦鸡儿,属落叶灌木类植物,根系发达,枝条有刺尖,高度在1米~4米,老枝金黄色,光亮,嫩枝有白色柔毛。柠条通常生长在北方干旱地区,起防风固沙作用,也可以当作柴火,用于烧火做饭取暖。
  我们每天早上从家里出发,步行来到种植柠条的山上,开始了一天的砍柴工作。
  由于柠条浑身长满了坚硬的刺针,所以砍的时候,手上要戴羊皮缝制的厚手套。我顺着刺尖的方向,慢慢将柠条摁倒,双脚踩住,然后拿镢头从根部用力猛砍。由于是冬季,地面冻硬了,砍起来会容易些。若是其他季节,柠条根部地质松软,砍的时候就费时费力,这也是冬季砍柴的原因所在。虽然我们做好了防护措施,但柠条刺还是会扎到手上甚至脸上。柠条刺虽然没有毒性,可身体一旦被扎上,不能及时挑出,很快会发炎肿胀,出现脓疱,严重的还会局部感染。一个砍柴季下来,我全身都会留下不少被柠条刺扎过的痕迹。
  中午时分,稍作休息之后,我们便将砍下的柠条收集整理,用绳子捆绑好,背回家里,整齐地摞在窑洞的脑畔上。就这样,从进入腊月开始,近百斤重的柠条,从砍好到背回家,走走歇歇。一趟下来,我两腿发软,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头上、背上全被汗水浸透。
  春节过后,当新年喜庆的气氛散去,留在山村的就是那一摞摞摆放整齐的柠条垛子。垛子先是呈青灰色,随着时间的变长,风吹日晒,渐渐地变成了黑色。大小不等的柠条垛子显示着乡村人家的勤劳。如今,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山砍柴已成为过往。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人告别了昔日的苦累,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迈向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陕北乡村,那坐落在黄土高坡的一孔孔窑洞和窑洞上面的一垛垛柴火,是我儿时不能磨灭的记忆和难以割舍的乡愁。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