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春节在即,如何守好百姓“菜篮子”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菜篮子”稳产保供连着城乡两头,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春节在即,“菜篮子”供应充足稳定至关重要,肉禽蛋奶、蔬菜瓜果等直接关系着老百姓过年的幸福感。我省各地积极行动,着眼全局、精准施策,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创造必要的便利条件,确保“菜篮子”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
  1 市场供应货足价稳
  1月18日,西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里,往来送货和采购的车辆川流不息,入口处还有不少车辆排队进场,商户和工人们忙着搬运各类货物。在一家蔬菜经营档口,店主王燕敏手脚麻利地忙个不停:“快过年了,商户们都做了充足准备。像西蓝花和菜花,我们这儿每天要备货三四十吨,供应不存在任何问题。”
  西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西安市民的“菜篮子”。在这里,叶菜类、根菜类、茎菜类蔬菜应有尽有。“我们的菜都是早上才从外地拉来的,非常新鲜。小青菜、菠菜零卖2.5元一斤,要得多了价格还能优惠。”王燕敏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他们都会根据天气预报提前把菜备好,目前蔬菜储备量非常充足,菜价也比较稳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天西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一直保持在每天1.3万吨以上的高位,供应基本不受影响,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针对春节前的采购高峰期,市场提前安排采购,增加各类蔬菜储备量,确保“菜篮子”拎得稳。
  一棵大白菜3.5元、一斤猪前腿肉11.3元、一袋面粉35.9元……在西安市明光路北段的一家百姓生活超市,各类果蔬肉粮一应俱全,前来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而在一旁的蔬菜区,各种绿色蔬菜明码标价,叶生菜3.1元一斤、油麦菜3.2元一斤、娃娃菜3.5元一包……
  “沙地红萝卜1元一斤、大白菜0.7元一斤,只花10来块钱,就能买到很多菜,比往年便宜多了。”正在超市里采购的市民李平称,和去年相比,今年的蔬菜价格总体要低一些,尤其是一些耐储菜,价格非常亲民。
  18日晚,西安一小区的蔬菜自提点,市民张梅正在排队取菜。“天冷不想出门,动动手指就能买东西,很方便,价格也没有很大变化。”天气寒冷,线上购物需求骤增。记者从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等多家线上平台了解到,各平台均启动应急预案,纷纷加大备货量,并增派人手分拣配送。
  “菜篮子”、“米袋子”关系着千家万户。眼下,我省聚焦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扎实做好市场保供工作。同时,省市场监管局也紧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民生消费重点领域,做好线上线下价格监测,严厉查处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违法违规行为。
  2 田间地头“支暖招”
  “菜篮子”平稳有序的背后,有人从白天忙到黑夜,采摘、挑拣、打包、装运,将一批批新鲜的蔬菜送到百姓身边;有人竭诚守候,24小时全程不间断跟踪盯控,为线上运输保驾护航;有人顶风冒雪,穿梭在田间地头,为菜农送设备、送技术……
  “雪下得这么大,你们咋来了呀?还给我们带了这么多防冻设备,真是太贴心了!”在子长市栾家坪街道十里铺村,大棚种植户李俊荣说起这件“暖心事”时满脸带笑。
  新一轮寒潮来临,为有效降低寒潮降温天气对大棚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子长市蔬菜开发中心实时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召开防灾减灾会议,并对此次降温带来的灾害提前分析研判,全面排查隐患,完善应急预案,订购防冻抗寒设备。同时,分派农技人员奔赴各镇,为广大种植户讲解应对举措,并且第一时间将防冻抗寒设备送到大棚种植基地,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
  “最近棚内湿度大、温度高,发现灰霉病和晚疫病后不能直接喷药,而是要采取熏药的方式。熏的时候要注意间隔距离,可不敢把叶子烧了。”这两天,子长市蔬菜开发中心高级农艺师窦改玲在杨家园则镇蜜蜂峪村的蔬菜大棚里挨个查看、逐户指导。听了窦改玲的建议后,蜜蜂峪村村民唐富忠连连点头。
  唐富忠种了几亩大棚西红柿,这次下雪后有的西红柿叶子出现病害,他买了点药准备喷施。“咱这专家来得太及时了,要不然我按照错误方法把药打上,不光治不了病还起反作用呢,损失可就大了。”说干就干,唐富忠按照窦改玲所说的办法,立马就在大棚里忙活起来。熏完药后,他又开始加固棚室墙体和骨架,修补更换破损的棚膜和保温被,为大棚蔬菜做好“保暖”工作。
  “我们通过采取指导种植户加盖二层膜增加棚内温度、发放电热暖风机、配备锅炉供热系统等一系列措施,争取最大限度减少天气突变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农户的经济损失。”子长市蔬菜开发中心副主任薛建玮说。
  “菜篮子”拎得稳,生产端是关键。针对近期寒潮天气,我省各地加强技术指导和生产引导,为农户“送真经”、“支暖招”,保障各类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同时加强产销对接,创新销售模式,进一步保障菜农收益。
  3 物流畅通“不断档”
  “菜篮子”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守护好“两头”的民生,打通从地头到餐桌的运输、配送通道尤为重要。
  眼下虽然寒意袭人,但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里绿意葱茏。十几名农户正忙着采摘、分拣、打捆,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喜人的收获景象。一捆捆鲜嫩翠绿的芹菜装车后,将运往西安及周边各地。
  “我种了10亩芹菜,今年亩产量达1.5万斤,算下来亩均收入7000元,比去年好多了。而且客商走货比较快,这一棚菜出完,车就在外面等着,立马装车发走,大多销往西安、咸阳、渭南一带。”马小安是何村的芹菜种植大户,今年芹菜喜获丰收,不出地头就能卖掉,这让他干劲更足了。
  装了满满一大车芹菜后,司机赵志峰驾驶着载有30吨蔬菜的货车,从何村出发上高速,只用了一个小时便抵达了渭南市临渭区。“一证在手,通行无阻。”赵志峰掏出手机,点开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向记者展示,“全程走‘绿色通道’,时间基本上没耽搁。”
  1月19日下午3时,成山农场(西安)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郭伟紧赶慢赶,总算在约定时间到达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鑫锦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基地。这里,绿油油的生菜、菠菜和茼蒿长势喜人,郭伟将农超直采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菜农不用跑路就能为自家蔬菜找到“下家”。
  “自从合作社帮我们销售蔬菜后,每天下午,超市的货车都会来拉菜。如今,不出村就把菜卖完了,菜价也很稳定,我们再也不为销路发愁了!”棚外,忙着装箱的菜农史飞笑着说。
  对于消费者而言,“菜篮子”产品要运到自家餐桌上才作数。这不仅需要畅通交通“大动脉”,而且需要疏通城市内的物流“毛细血管”。
  为畅通“菜篮子”供应的“最后一公里”,我省各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生鲜宅配、电商直销等新流通业态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便民菜摊、社区驿站、移动售卖车开到了居民家门口,与农贸市场、生鲜店、社区超市、电商前置仓等贴近消费端的仓储资源一道,共同织密“菜篮子”产品顺畅流通的基础网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