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5日
农村照明看变化
丁继坤
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生活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记得小时候,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照明点的都是青油灯。那时母亲经常为了全家的穿衣,在微弱的灯光下忙碌,不是纳鞋底,就是缝补衣服。为了省油,母亲在不做针线活的时候,总是把灯捻子压得小小的。在油灯的光线里,人们只能显出长长短短的影子,投射到四周的墙壁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闲不住,不停地用手在灯前晃来晃去,利用灯光的影子做成各种图案,映照到墙上玩乐。
没过几年,家里照明用上了煤油灯。每到晚上,母亲点上煤油灯,一朵朵好似萤火虫一样的火苗,把黑暗的屋子照亮。我在上一年级的时候,伸出稚嫩的小手,借着微微如豆的灯火,坐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一笔一画地写着“田、土、口、手”等简单的汉字。每次写完作业,我的眼圈、鼻孔都被煤油烟熏得黑乎乎的,有时连嘴巴边都长了一圈“黑胡子”。因为当年煤油紧张,满足不了农村照明的需求,大队采取发放煤油票的方法,实行定量供应。有时没到月底,煤油票用完了,晚上只能摸黑早早睡觉。
到了20世纪60年代,村里从远在百里以外的林源山区拉回木头电杆,实施了农村通电工程。电管站派来了电工,开始栽电杆、拉电线。我们看见后兴奋不已,整天盼望着通电的日子。
后来,我们村终于盼来了通电的日子。夜幕降临时,只见大队电工将电闸一合,家家户户房屋在电灯的照射下如同白昼般明亮,顿时整个村庄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小孩子像过年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
冬天,放学回家,一打开电灯,屋里被照得雪亮。我们这群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个个喜笑颜开,书上密密麻麻的小字都看得清楚,再也没有出现被煤油熏的黑眼圈。从农村的照明变化中,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成果,见证了时代变迁的历史足迹。
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生活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记得小时候,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照明点的都是青油灯。那时母亲经常为了全家的穿衣,在微弱的灯光下忙碌,不是纳鞋底,就是缝补衣服。为了省油,母亲在不做针线活的时候,总是把灯捻子压得小小的。在油灯的光线里,人们只能显出长长短短的影子,投射到四周的墙壁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闲不住,不停地用手在灯前晃来晃去,利用灯光的影子做成各种图案,映照到墙上玩乐。
没过几年,家里照明用上了煤油灯。每到晚上,母亲点上煤油灯,一朵朵好似萤火虫一样的火苗,把黑暗的屋子照亮。我在上一年级的时候,伸出稚嫩的小手,借着微微如豆的灯火,坐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一笔一画地写着“田、土、口、手”等简单的汉字。每次写完作业,我的眼圈、鼻孔都被煤油烟熏得黑乎乎的,有时连嘴巴边都长了一圈“黑胡子”。因为当年煤油紧张,满足不了农村照明的需求,大队采取发放煤油票的方法,实行定量供应。有时没到月底,煤油票用完了,晚上只能摸黑早早睡觉。
到了20世纪60年代,村里从远在百里以外的林源山区拉回木头电杆,实施了农村通电工程。电管站派来了电工,开始栽电杆、拉电线。我们看见后兴奋不已,整天盼望着通电的日子。
后来,我们村终于盼来了通电的日子。夜幕降临时,只见大队电工将电闸一合,家家户户房屋在电灯的照射下如同白昼般明亮,顿时整个村庄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小孩子像过年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
冬天,放学回家,一打开电灯,屋里被照得雪亮。我们这群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个个喜笑颜开,书上密密麻麻的小字都看得清楚,再也没有出现被煤油熏的黑眼圈。从农村的照明变化中,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成果,见证了时代变迁的历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