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9日
冬日绥德走乡间
贺家园则村的香瓜大棚。(资料图)
榆林坪村的联农富酱厂。(资料图)
满堂川镇的“说事堂”。(资料图)
绥德县郝家桥村。(资料图)
鱼玉军 李茜
岁月如流,又是冬至,陕北高原寒气袭人。2023年一晃而过,这一年老百姓过得怎样?乡村有啥变化?天下名州绥德,令许多人关注。
隆冬时节,车行驶在丘陵沟壑之间。在冬日暖阳照耀下,陕北窑洞颇具特色,沿途村庄整洁亮丽,高标准农田犹如天然绘就,特色农业依稀可见。田间村落,人来车往见证着绥德县乡村振兴的活力。
近年来,绥德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有关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新发展,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截至2023年底,绥德县共有脱贫户25332户64038人;监测对象1330户2820人,已消除风险939户1997人;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140座,新建高标准乡村公厕11座。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可达1.62万元,较2022年增长16.8%,与全国和全省农民收入比值高于2022年水平;稳步保持“两个高于”。一条具有绥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1 培育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时值冬至,在绥德县薛家峁镇榆林坪村,一股淡淡的酱香随风飘来。这里有村集体兴办的联农富酱厂,于2021年8月成立,2022年4月正式投产,2023年的11月8日揭牌开售,一年一个台阶。该酱厂通过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的经营模式,延续传统古法微生物发酵酿造工艺,年产量16吨,产值预计50余万元,仅此一项,村民户均可增收1200多元。
薛家峁镇的贺家园则村,素以香瓜蔬菜杂粮基地而闻名。该种植基地4000余亩,其中,川地278亩,主要种植芝麻蜜香瓜、蔬菜和苗木,一年四季绿色、新鲜的果蔬产品不断。薛家峁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镇推广种植芝麻蜜香瓜1208亩、巴杏1658亩、苗木3209亩、药材7886亩,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大户188个,发展日光温室大棚110座、小拱棚1480座,实现“香瓜、果品、苗木、畜牧、药材、设施农业”六项主导产业同频发展,助力1466户群众发展产业持续增收致富。
近年来,绥德县依托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将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在发展庭院经济、培育联农带农示范主体、消费帮扶各个环节做好结合文章。同时,全力抓好稳岗就业工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截至2023年底,全县农民工转移就业10.7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68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2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64人,各项就业数据均超过年度任务要求。
此外,绥德县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制定《绥德县2023年促进农村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若干措施》,千方百计为脱贫人口拓展增收渠道。
2 共建和美乡村 共享幸福生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绥德县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和整治工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乡村按下“一键美颜键”、建设“美丽乡村”、创造“和谐生活”的新路子,致力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冬日午后,走进绥德县石家湾镇花家湾村,只见一条条路巷平坦整洁,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熠熠生辉。
“花家湾村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不是一日之功啊!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花家湾村的时候,艰苦的生活环境、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你再看看现在这好光景。”石家湾镇政府工作人员刘乐说。
这两年,花家湾村以打造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重点围绕乱堆乱放整改、污水垃圾清理等措施对村庄进行美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新农村还借鉴徽派建筑风格,使其成为黄土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花家湾村到处都是“高颜值”,不仅有“最美杏林”,还有“和美村庄”。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近年来,绥德县采取“一村一策”措施,梯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三大革命”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建设”等“四项行动”为重点,各镇(中心)、各行政村环卫设施和保洁机制运行正常,生活垃圾全面做到无害化处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3 坚持塑形铸魂 深化乡村治理
近年来,绥德县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出台乡村建设方案。今年,全县实施农村公路隐患整治工程240处、道路安防工程165公里,大中修道路6条,改造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71.4公里,升级村组路、联网路58.3公里。目前各项工程推进顺利,完成投资8910万元,“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实地复核。不断优化县域乡村快递网点布局,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全面开展农村0.4千伏电网改造工作,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清洁能源普及率逐步提高。全县农村已实现4G宽带全覆盖,正在加快5G网络建设。投运敬老院5所、农村老年互助幸福院282所。镇级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所有公共文化服务由专项经费支持,相关场所均免费开放,常态化巡回开展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的同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和村民在精神文化上美起来、好起来,不懈探索实践,改革创新,收获了可喜的成效。
从基础设施到乡村治理,从“面子”到“里子”,绥德县农村实现了新变化。
“说事堂”是绥德县满堂川镇为创新践行“枫桥经验”设立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平台,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说法”,有疑惑有困难有地方“来评理”,深受老百姓好评。五年来,绥德“说事堂”通过线上线下先后化解矛盾纠纷2400多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前,“说事堂”已成为绥德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金钥匙”。该案例2023年被授予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图景不可缺少的底色。绥德县的郝家桥村红色历史悠久,是原绥德地委在抗战时期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的一个模范村,并树立了劳动英雄刘玉厚,开展了“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掀起了大生产热潮。脱贫攻坚以来,郝家桥立足村情实际,积极进行“三变”改革,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创新进行“红绿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和不断壮大。2021年2月,郝家桥村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正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五大振兴,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往前推,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我们已经开了个好头。”绥德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爱军说。G
榆林坪村的联农富酱厂。(资料图)
满堂川镇的“说事堂”。(资料图)
绥德县郝家桥村。(资料图)
鱼玉军 李茜
岁月如流,又是冬至,陕北高原寒气袭人。2023年一晃而过,这一年老百姓过得怎样?乡村有啥变化?天下名州绥德,令许多人关注。
隆冬时节,车行驶在丘陵沟壑之间。在冬日暖阳照耀下,陕北窑洞颇具特色,沿途村庄整洁亮丽,高标准农田犹如天然绘就,特色农业依稀可见。田间村落,人来车往见证着绥德县乡村振兴的活力。
近年来,绥德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有关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新发展,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截至2023年底,绥德县共有脱贫户25332户64038人;监测对象1330户2820人,已消除风险939户1997人;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140座,新建高标准乡村公厕11座。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可达1.62万元,较2022年增长16.8%,与全国和全省农民收入比值高于2022年水平;稳步保持“两个高于”。一条具有绥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1 培育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时值冬至,在绥德县薛家峁镇榆林坪村,一股淡淡的酱香随风飘来。这里有村集体兴办的联农富酱厂,于2021年8月成立,2022年4月正式投产,2023年的11月8日揭牌开售,一年一个台阶。该酱厂通过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的经营模式,延续传统古法微生物发酵酿造工艺,年产量16吨,产值预计50余万元,仅此一项,村民户均可增收1200多元。
薛家峁镇的贺家园则村,素以香瓜蔬菜杂粮基地而闻名。该种植基地4000余亩,其中,川地278亩,主要种植芝麻蜜香瓜、蔬菜和苗木,一年四季绿色、新鲜的果蔬产品不断。薛家峁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镇推广种植芝麻蜜香瓜1208亩、巴杏1658亩、苗木3209亩、药材7886亩,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大户188个,发展日光温室大棚110座、小拱棚1480座,实现“香瓜、果品、苗木、畜牧、药材、设施农业”六项主导产业同频发展,助力1466户群众发展产业持续增收致富。
近年来,绥德县依托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将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在发展庭院经济、培育联农带农示范主体、消费帮扶各个环节做好结合文章。同时,全力抓好稳岗就业工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截至2023年底,全县农民工转移就业10.7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68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2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64人,各项就业数据均超过年度任务要求。
此外,绥德县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制定《绥德县2023年促进农村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若干措施》,千方百计为脱贫人口拓展增收渠道。
2 共建和美乡村 共享幸福生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绥德县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和整治工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乡村按下“一键美颜键”、建设“美丽乡村”、创造“和谐生活”的新路子,致力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冬日午后,走进绥德县石家湾镇花家湾村,只见一条条路巷平坦整洁,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熠熠生辉。
“花家湾村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不是一日之功啊!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花家湾村的时候,艰苦的生活环境、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你再看看现在这好光景。”石家湾镇政府工作人员刘乐说。
这两年,花家湾村以打造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重点围绕乱堆乱放整改、污水垃圾清理等措施对村庄进行美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新农村还借鉴徽派建筑风格,使其成为黄土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花家湾村到处都是“高颜值”,不仅有“最美杏林”,还有“和美村庄”。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近年来,绥德县采取“一村一策”措施,梯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三大革命”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建设”等“四项行动”为重点,各镇(中心)、各行政村环卫设施和保洁机制运行正常,生活垃圾全面做到无害化处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3 坚持塑形铸魂 深化乡村治理
近年来,绥德县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出台乡村建设方案。今年,全县实施农村公路隐患整治工程240处、道路安防工程165公里,大中修道路6条,改造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71.4公里,升级村组路、联网路58.3公里。目前各项工程推进顺利,完成投资8910万元,“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实地复核。不断优化县域乡村快递网点布局,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全面开展农村0.4千伏电网改造工作,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清洁能源普及率逐步提高。全县农村已实现4G宽带全覆盖,正在加快5G网络建设。投运敬老院5所、农村老年互助幸福院282所。镇级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所有公共文化服务由专项经费支持,相关场所均免费开放,常态化巡回开展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的同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和村民在精神文化上美起来、好起来,不懈探索实践,改革创新,收获了可喜的成效。
从基础设施到乡村治理,从“面子”到“里子”,绥德县农村实现了新变化。
“说事堂”是绥德县满堂川镇为创新践行“枫桥经验”设立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平台,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说法”,有疑惑有困难有地方“来评理”,深受老百姓好评。五年来,绥德“说事堂”通过线上线下先后化解矛盾纠纷2400多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前,“说事堂”已成为绥德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金钥匙”。该案例2023年被授予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图景不可缺少的底色。绥德县的郝家桥村红色历史悠久,是原绥德地委在抗战时期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的一个模范村,并树立了劳动英雄刘玉厚,开展了“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掀起了大生产热潮。脱贫攻坚以来,郝家桥立足村情实际,积极进行“三变”改革,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创新进行“红绿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和不断壮大。2021年2月,郝家桥村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正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五大振兴,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往前推,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我们已经开了个好头。”绥德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爱军说。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