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0日
延安市宝塔区 以小网格书写基层治理“大文章”



杨磊
漫步在延安市宝塔区上城叁号小区,整洁的绿化、干净的道路、齐全的设施……精致的小区面貌映入眼帘。正在小区广场上晒太阳的几位居民高兴地说:“咱们这环境优美、生活方便、风气良好,生活在这里真是太幸福了。”
加强社会治理,既是民之所盼,更是发展之基。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支持鼓励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上城叁号小区是宝塔区新城街道阳光社区的一个网格,现有居民488户1302人,其中党员27人。去年以来,该小区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参与”为根本,通过采取“四微”工作法全力打造“党建融多元、一网惠民生”的社会治理格局,同心共筑“美丽在新区、服务在社区、幸福在小区”的美好生活愿景,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筑“微堡垒” 开启小区治理新模式
建强网格支部。结合小区实际,坚持“政企融合,支部共建”的工作理念,联合成立上城叁号小区网格党支部,街道主任科员下沉网格,兼任党支部书记,被推选的居民群众及小区新投物业公司负责人兼任支部委员,通过联合联建、共建共治,实现党组织在网格区域的全覆盖。
建强组织体系。按照便于联系群众、便于开展服务的原则,小区在原有网格化管理架构上,因地制宜缩小治理单元,创新服务模式,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构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专(兼)职网格员、物业大管家”的“3+2级”联动服务体系,建立由“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为主的三长联动服务机制,由网格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楼栋党小组组长担任楼栋长、党员中心户担任单元长,细化网格职责,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实现小区居民自治与网格服务管理有效衔接。
建强组织阵地。按照“一小区一阵地”的布局,建强用好党员活动阵地,开展党组织生活,增强小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组织建设引领、服务链条延伸、阵地建设优化、网格治理提升等凝聚党心民心,让网格服务更有“温度”。截至目前,上城叁号小区组建1个小区网格党支部、8个楼栋党小组、推选产生16名党员中心户,组成1名网格长、8名楼栋长、16名单元长、10名兼职网格员的网格治理新格局。
搭建“微网格” 撬动小区治理新格局
在日常工作中,上城叁号小区按照小区人口规模、商业布局、资源配置等区域特点,构建起“三个一”微网格工作机制。
坚持“一户一档”,建立小区居民信息库。依托新投物业公司前期建立的业主档案,下沉干部入户采集业主全员信息,精准摸排小区居民群众的政治面貌、年龄结构、从业性质、生活状况等,将信息覆盖到网格,实现488户在住居民精准建档,开展精准服务。
坚持“一网一员”,设立小区专职网格员。社区派驻一名专职网格员实行坐班式服务,通过“专职网格员+下沉干部”的方式,打造社区服务小区的“前沿哨所”,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将专(兼)职网格员下沉到网格,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
坚持“一区一站”,设立小区网格服务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结合小区居民从业优势,组建医疗服务、文化教育等6支志愿服务队,吸纳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居民群众加入到志愿者序列,提供组团式服务,把文明实践点打造成小区网格服务站,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网格,实现网格无缝对接,服务触手可及。同时,依托社区和小区工作站的老年活动阵地举办老年人读书分享会、音乐交流会,为老人提供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交流平台。并开展“守护安康”课堂,宣传普及养老反诈、政策解读、健康讲座等内容,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发挥“微力量” 凝聚小区治理新动能
按照“资源融合,共治共享”的理念,采取“社区+N”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小区治理中的作用,统筹调度物业公司、网格干部和社团组织等资源力量,积极构建多元化治理模式。
靠实新投公司的物业服务主体。充分调动党员志愿者积极性,做优“红心物业,贴心管家”党建品牌,阳光志愿服务队联合新投红心物业服务队,突出关怀老人、关爱儿童两项重点,当好客服、保洁、秩序三类管家,先后组织开展爱心义诊、环保布袋儿童绘画、育幼植树等服务活动20余次;帮助社区老年人实现智能手机学习、家庭适老化改造、开设健康驿站等微心愿;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元宵宴、文艺汇演、爱心义剪等活动34次,让“为老”服务更加多元化。
靠实网格干部的行业服务主体。坚持以社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为主线,把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等行业兼职网格员充实到网格,落实网格民警、网格律师等网格责任,全力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小区建设,制定以“十个倡导、十个严禁、十个没有”为主的小区居民公约,常态化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阳光法律讲堂等活动。今年以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23次,将一些风险点、隐患点消除在萌芽阶段,切实将矛盾预防在早,化解在小。此外,聚焦居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调动各方积极性,变社区治理“独角戏”为多元共治“大合唱”,推进社区基层治理法治化、社会化、现代化。
靠实社团组织公益服务主体。社区党总支积极吸纳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及社团组织参与小区治理,联合延安蓝天救援队开展“消防安全进小区”宣传,联合延安山丹丹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第四幼儿园开展幼儿安全大讲堂,联合延安市青联组织开展培育文明新风、爱心送餐上门等活动30余次。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凝聚了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小区治理,有效避免了社区单兵作战,形成了共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做优“微服务” 提升小区治理新品质
结合小区居住人群和建设布局,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高标准、高颜值、高品质的住宅小区,让居民切实享受到有“温度”、能“感知”的网格服务。
党群服务阵地延伸到居民家门口。紧紧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充分挖掘服务项目,优化服务功能布局,科学设置了图书阅览室、四点半课堂、健身房、营养餐厅等16个功能部室,为居民提供从育幼到助老涵盖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让居民群众“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把网格服务投送到居民家门口。坚持“民生无小事、网格马上办”的理念,按照“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责任机制,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采取“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网格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模式,通过上门解决、线上解决、商讨解决等办法解决群众生活所需问题,着力打造了“小区5分钟、社区10分钟、街道15分钟的生活圈”服务品牌,累计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200余次。
把小区的难点破解在居民家门口。坚持“有事好商量、急事快商量、难事多商量、大事必商量”的工作导向,聚焦疫情防控、环境治理、养老托育等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和敲门问需活动,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张清单”,推行网格党支部提议、居委会商议、居民代表审议、结果公示决议“四步议事”工作法,使网格党支部成为居民群众信得过、离不开的“主心骨”。
截至目前,小区先后解决了独居老人日间照料、膳食不便、陪伴聊天、送医取药、健康体检、管道疏通、代购菜品、代缴费用、代取快递、适老化改造等问题32起,让小区居民切实享受到了热心、贴心、暖心、舒心的“品质生活”。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