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农资农技送上门 果农增收有盼头
  本报记者 黄敏
  12月3日,在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柏树塬村,两辆满载着发酵羊粪和水溶肥的大卡车缓缓驶进村里的柳林果品专业合作社。看到所需的农资肥料送上了门,合作社负责人汪延斌立即组织果农卸车、清点、发放,一个个忙得满头大汗。
  “我们村主要种植鲜桃,最近正在给越冬的桃树准备肥料呢。这下好了,市上供销社免费把这些有机肥送上门,帮助果农节省了成本,大伙一个比一个开心。”汪延斌高兴地说,“一会还有专家来地里给果农讲解有机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要好好听。”
  柏树塬村发展鲜桃种植已有30多年。近年来,柏树塬村把鲜桃产业作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不断推动鲜桃种植规模化、品质绿色化、产业链条化,生产的鲜桃不仅个头大,而且色泽红、口感好,吸引了省内外客商前来收购。目前,全村种植鲜桃800多亩,年产值200多万元。
  眼下,正值果园冬季水肥管理的黄金期。连日来,铜川市供销社通过前期走访了解,多方联系,出资20万元采购了一大批发酵羊粪和水溶肥,为系统内部分优质专业合作社和群众免费发放。
  发放现场,果农们有序排队领取有机肥,大家的脸上都乐开了花。“我家里有18亩桃园,这几年收成好,每年收入都在12万元以上。”村里的种植大户徐金柱骑着三轮车,准备把领到的有机肥送到自家果园里,“送过去刚好赶上听现场技术培训,这可不敢耽搁了。”
  徐金柱种了半辈子桃树,虽然种植经验丰富,但每次现场培训他都不落下。“现在不是以前了,务果园讲究精细管理,浇水、施肥,修枝、套袋,样样都是技术活,不掌握这里面的窍道,种不出优质果子。”徐金住说,通过精细化管理,这几年他家的鲜桃年年亩产都是3000公斤左右,一亩地收入最多时有1万元。
  管好果园,提升品质,不仅要科学施肥,田间技术服务更要跟上。在活动现场,技术专家就果树栽植及冬季管护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进行讲解和示范,并根据果农关注的热点、难点,现场传授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要领,为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提供保障。
  “为推进特色现代产业提质增效,我们通过在全市供销系统内大力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和田间技术服务,提高群众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促进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铜川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