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 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甘谷驿镇史家沟村千亩红薯示范园区。(资料图)

  贺功 杨磊
  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和元年(即公元477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因“驿”而得名。时至今日,甘谷驿镇仍然是延安市重要的交通信息要道,地处三县(区)(宝塔、延川、延长)交界,连接延延高速,21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甘谷驿镇立足长远谋划,稳产业、争项目、求创新、重实效,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同时,该镇聚焦乡村振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聚力增进民生福祉,镇村容貌日新月异,“千年古驿站”焕发出新的活力。该镇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国家卫生乡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等。
  以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甘谷驿镇进一步强化高质量项目硬支撑,组建了甘谷驿古镇开发工作专班,完成了西镇生活服务区交房146户;完成延河野狐沟段河堤治理项目,投资1720.58万元;完成唐坪村至何家沟村村庄防洪工程,投资300万元;完成康家沟村道路硬化、西镇村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代家沟村亮化“一事一议”项目。同时,实施西沟门村、康家沟村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涉及5村13公里,预计新增高标准农田2000亩至3000亩;实施镇区输水及排污工程、西沟门片区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积极谋划高质量乡村振兴项目26个。
  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农业是甘谷驿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该镇深入贯彻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1+3”(1是指红薯特色产业,3是指苹果、大棚、畜牧产业)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动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一是红薯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已建成红薯高标准种植园区6个,规范带动全镇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产值近亿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科技示范基地,组建了省内首家乡镇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推广脱毒育苗等先进种植技术,确保红薯品质保留,效益提高;建成红薯储存库36个,新建红薯加工厂1个,加快红薯后整理和深入市场销售;巩固有机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二是三大支柱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成功创建了李家河村市级美丽果园,新建了西沟门村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全镇果树总面积2000亩;全力打造东镇村、代家沟村、罗家湾村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共有温室大棚179座、大拱棚319座;积极培育东镇樱桃采摘园、代家沟可移动葡萄园、冬枣采摘园等新业态,推进设施农业的多元化和创新化,不断提升产业效益;持续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鼓励“企业+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新建6座高标准养殖场,全镇现有高标准养殖场26个,养猪2500头,养牛1700余头,年产值达1200万元。
  以社会保障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甘谷驿镇聚焦民生领域问题,以做好民生实事为抓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全面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严格落实社会最低保障、生活救助、残疾人补贴,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教育帮扶等惠民保障政策落实率达到100%。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今年上半年,接待来访群众7批8人(次),及时回复网投案件1起,妥善解决2宗案件,化解率95%以上。不断推进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举行秧歌大会演、广场舞比赛、合唱比赛、农民运动会等喜闻乐见的活动,持续深化和拓展甘红志愿者服务队各项功能,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以生态宜居共建和美乡村。甘谷驿镇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农村清洁、治污净水、治污净土“四大工程”,先后完成16个行政村党员活动阵地的改扩建,16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清洁乡村标准;完成了户厕改造991座,拆除了垃圾屋56座,更换环保分类垃圾桶325个,生活生产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污水达到零排放、零污染;强化日常环保和水污染治理,各河长按时巡查河道50余次,整治河道小菜园5处;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队,对辖区采石场等场所随机检查20余次,下发停工整治书3份,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130份,关停非法采石场2处。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奋勇争先。甘古驿镇举全镇之力加快打造“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样板镇,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