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线见闻
种植中药材 开出“致富方”
  边浩
  初冬时节,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漫山遍野的山茱萸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摘。
  据介绍,柴胡山村现有山茱萸1000余亩,全村80%以上的村民种有山茱萸。村民唐军锁家栽植8亩多山茱萸树,今年山茱萸果实饱满,成色喜人,目前采收2亩山茱萸,已经销售6000余元。
  最近这段时间,村民关小侠家的脱核机和烤炉昼夜不停。“今年的山茱萸鲜果价格节节攀升,现在已经上涨到4元多,脱核干品价格每斤能卖35元,加工一斤干品能挣10多元。”关小侠说,进入采收季以来,她家收购村民的山茱萸进行加工,目前已经收购了2.5万余公斤,每天加工1500余公斤,预计今年能挣5万元至6万元。
  近年来,太白县鹦鸽镇充分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山茱萸、连翘、五味子等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产值逐年递增,已成为群众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夯实了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
  鹦鸽镇火烧滩村,全村80%的耕地为山坡地,是全镇连翘产业发展最早的村。全村连翘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今年鲜连翘收购价格每公斤70元,连翘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困难群众王岁文,身体患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在镇村帮扶下开始种植连翘,到2022年末,连翘种植面积14亩。今年他家的连翘产值达5万余元。
  鹦鸽镇龙窝村充分整合土地、人力、资金等资源,采用“合作社投资+农户管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村民签订管护和收入分配协议,带领村民共同发展五味子种植产业,实现共同致富。
  龙窝村集体经营管理的150亩五味子园今年五味子干货产量5吨多,收入超过30万元。村上成立劳务合作队,吸纳不能外出务工的36名群众在园区固定务工,和他们签订用工合同,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困难群众陈存劳、杨三强常年在示范园务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实现了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目标。
  今年7月,龙窝村与省林科院合作共建五味子良木育种示范基地正式建成启用,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群众看到发展前景后自主栽植五味子,目前全村五味子种植面积650亩。
  近年来,太白县鹦鸽镇立足镇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通过金融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技术、举办农技培训班等措施,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镇现有山茱萸、五味子、连翘、金银花、柴胡、猪苓等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值1000万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