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8日
烂泥池变成丰收田

陈城 文/图
连日来,岚皋县民主镇银米村党支部趁着晴好天气,组织十余名工人抢收水稻,稻田里呈现一片丰收农忙的景象。
这片稻田名叫烂泥池,原本是一片荒地,地如其名全是烂泥,不仅交通不便,而且坡度也比较大,周边农户都不愿意在这耕种。银米村党支部书记王佑鹏在听说要实施“旱改水”项目后,一眼就相中了这块地。
“烂泥也是肥土,改成梯田合适得很。这两年村上实施防汛安保工程,这块地上面建设的有排水渠,新修的烤烟产业路离这里也只有十几米,改造起来能节约不少项目资金。”王佑鹏对此充满信心。
据了解,今年2月,民主镇开始实施“旱改水”项目,涉及全镇3个村162亩,项目总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取水枢纽4座,修建渠道65米,安装管道2300余米,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项目开始实施后,银米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经过多次研判,将该地块纳入村集体经济,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全程参与修筑田坎、平整田地、选购稻种、插秧种植各个环节,同时把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与秋收工作结合,让村上党员干部参与农事。
通过几个月的悉心照料,今年10月,烂泥池里种植的水稻终于迎来了丰收。为防止后续降雨影响秋收,保证颗粒归仓,银米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全体出动到烂泥池开展秋收工作,同时利用村上成立的劳务公司,以每天150元的工资与村民签订合同收割水稻,预计4天就能完成20亩稻田的收割脱粒工作。
“你看看这稻子长得多好,一个稻穗上结100多粒谷子,沉甸甸的。”快60岁的银米村包村干部程时玉手里拿着一株稻穗,满是喜悦。
收割的稻谷经过晾晒后将统一送往县城脱壳售卖,每年村集体纯收入可增加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