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6日
蓝田:“六个优先”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
本报讯(王永兴 记者 孙金龙)10月14日,记者从蓝田县了解到,近年来蓝田县秉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理念,以“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决心,坚持“六个优先”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
优先让机制“立”起来。蓝田县把乡村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等专题研究10次,书记、县长实地督导调研38次,解决各类问题45件,理顺工作机制,畅通实施路径。蓝田县还组织县、镇(街道)、村各级干部赴浙江、四川、贵州等地学习考察乡村建设先进经验。
优先让示范“带”起来。蓝田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彰显乡土气息,最大限度地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先后编制完成葛牌镇瓦屋庄村红色旅游发展、洩湖镇薛家河村务工人员“第二生活家园”、蓝关街道张寨村“数字乡村一张图”等31个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规划。
优先让产业“兴”起来。蓝田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优化提升农业产业,丰富乡村建设内涵,在白鹿原片区突出粮食和果蔬种植,在东西川片区突出特色水果和文旅康养,在岭区突出传统养殖和干杂果改良,在山区突出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和民宿农家乐带动,促进产业发展。今年投入产业发展衔接资金1.1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45个,新建产业园17个,受益群众4.76万人。
优先让环境“美”起来。蓝田县重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到村容整洁环境美。今年新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0处,启动实施环山路23公里道路照明工程,实施户厕改造2500座。全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三里镇樊家村、汤峪镇塘子村、九间房镇峪口村等一批“一村一景”先进典型。
优先让干劲“鼓”起来。蓝田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将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建设的强大动能,落实“三级书记”抓和美乡村建设,创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党建示范村25个,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19个,定期举办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真正将基层党组织锻造成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优先让乡愁“浓”起来。蓝田县升级葛牌镇红色主题民宿110家,打造灞源镇青坪村800平方米革命主题文化墙,发掘蓝田普化水会乐社传承“轻乐雅韵”乡愁,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深化“枫桥+乡约”经验,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枫桥+乡约”警务模式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蓝田新婚礼”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
优先让机制“立”起来。蓝田县把乡村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等专题研究10次,书记、县长实地督导调研38次,解决各类问题45件,理顺工作机制,畅通实施路径。蓝田县还组织县、镇(街道)、村各级干部赴浙江、四川、贵州等地学习考察乡村建设先进经验。
优先让示范“带”起来。蓝田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彰显乡土气息,最大限度地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先后编制完成葛牌镇瓦屋庄村红色旅游发展、洩湖镇薛家河村务工人员“第二生活家园”、蓝关街道张寨村“数字乡村一张图”等31个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规划。
优先让产业“兴”起来。蓝田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优化提升农业产业,丰富乡村建设内涵,在白鹿原片区突出粮食和果蔬种植,在东西川片区突出特色水果和文旅康养,在岭区突出传统养殖和干杂果改良,在山区突出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和民宿农家乐带动,促进产业发展。今年投入产业发展衔接资金1.1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45个,新建产业园17个,受益群众4.76万人。
优先让环境“美”起来。蓝田县重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到村容整洁环境美。今年新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0处,启动实施环山路23公里道路照明工程,实施户厕改造2500座。全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三里镇樊家村、汤峪镇塘子村、九间房镇峪口村等一批“一村一景”先进典型。
优先让干劲“鼓”起来。蓝田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将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建设的强大动能,落实“三级书记”抓和美乡村建设,创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党建示范村25个,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19个,定期举办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真正将基层党组织锻造成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优先让乡愁“浓”起来。蓝田县升级葛牌镇红色主题民宿110家,打造灞源镇青坪村800平方米革命主题文化墙,发掘蓝田普化水会乐社传承“轻乐雅韵”乡愁,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深化“枫桥+乡约”经验,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枫桥+乡约”警务模式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蓝田新婚礼”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