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这坛醋,很上头
  本报记者 邵林喜 方腾
  7月7日,一走进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百塔寺村的张华酱醋厂,浓浓的醋香便扑鼻而来,十余口棕黑色大缸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
  此时,年过花甲的张华正忙着检查醋胚。他掀开大缸的盖子,俯下身挨个闻一遍。通过气味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
  张华说:“每坛醋都要经过近600天的发酵才能等来一口浓醇的酸香。原浆醋之所以珍贵,是因为400多斤胚子才能出3至5斤精品原浆醋,能存放四代人之久。”
  “闻到香了吧?这就对了。来尝一下,看看我家醋有啥不一样。”张华倒了一小杯醋邀请记者品尝。
  张华15岁就开始学习酿醋技术。他起初在村办企业当学徒,靠着吃苦耐劳的劲头,逐渐掌握了精湛的酿醋技艺。后来,他就自己办起了酱醋厂。50年来,出于对老手艺的热爱,张华始终坚持沿用传统工艺酿醋。
  精于工,匠于心。张华说:“酿醋好比做人,唯有真材实料才能酿出生活好味道。”从选料、碾磨压碎,到蒸煮、发酵、熏焙、沉淀,小小一滴醋,在张华这里需要经过近10道工序数百天的匠心酿造。
  手工纯粮酿醋工艺复杂,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同时也考验着酿醋人的耐心与酿造技艺。张华用玉米、小麦和少量米进行发酵,靠看、闻、摸来控制加料时间,掌控温度。他酿的醋颜色清亮,香味醇厚,很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有人说张华酿的醋很上头,有小时候的味道,是流淌在舌尖的乡愁。
  酿了50年醋,张华对这个行当不仅是热爱,更是对老手艺的坚持与传承。“现在手工制醋的人太少了,这门老手艺不能丢。”2020年,儿子张曌跟着他开始学酿醋。在张华的耐心指导下,儿子很快就能上手,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张华酿制的香醋成为众多来附近游玩的游客青睐的“伴手礼”,在网上的销售也很受欢迎。张华说:“我们不仅要坚持传统,酿好醋,还要创新,丰富品类,让更多人喜欢上我们手工酿造的醋。”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