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
汉江清流穿越秦岭润泽秦川大地
    黄池沟配水枢纽。

    三河口水利枢纽。

    引汉济渭工程平面布置图

  本报讯(王缠卫)7月16日,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汉江清流穿越秦岭润泽秦川大地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本次通水从引汉济渭年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的三河口水库取水,经过秦岭输水隧洞,自流12个小时进入黄池沟配水枢纽。通过黑河供水连通洞进入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供水管线,实现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先期供水。先期通水标志着引汉济渭工程取得决定性成功,实现了长江与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
  “引汉济渭工程的先期通水,构建了陕西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显著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说,“加快完善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就需要引汉济渭工程等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充分发挥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引汉济渭工程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五纵十横陕西水网的重要干线,是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南北输水骨干通道,也是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水利民生工程。
  引汉济渭工程由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组成,总投资约516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部分完工。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后,将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5个新城,渭河两岸长安区、临潼区、兴平市、富平县等11个县城以及渭北工业园区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人,可支撑受水区内1.1万亿元GDP,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
  据悉,在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中,陕西省引汉济渭公司坚持科技创新,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联合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30多项,攻克隧洞超硬岩掘进、强岩爆预测防治、超长距离通风与贯通测量以及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洪水预警预报、高扬程大流量离心泵选型等技术难关,申请专利116项,获专利授权72项、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2项,编撰著作7部,牵头编制各类标准12项,先后荣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有力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同时,坚守安全底线,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打造生态文明示范项目。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按照移民规划,高质量完成移民搬迁和专项建设任务,努力做到近万名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