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乡音浓浓乡情融融
——记宏兴乳业公司董事长田苏辉
    本报记者 杨梅
    骊山脚下,秋雨绵绵。9月17日,“富裕陕西行,我的创业路”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临潼区栎阳村,见到了宏兴乳业公司董事长兼栎阳村党支书田苏辉。通过采访,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老百姓对这样一个企业家和一个普通村干部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独自创业临危受命
    田苏辉出生于栎阳村一个殷实的中医世家,从小受家庭的教育和熏陶继承了父母善良、济困的优良品质。当父母期望他子承父业时,他觉得自己没有行医的天赋,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开始自主创业。他起早贪黑,跟车运煤,奔波于临潼和铜川之间,付出了艰辛,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名噪一时的他深受群众拥护,应当地党和政府的要求,被迫“转行”,担当起新的责任。
    2001年,在宏兴煤业快速发展之时,占地100余亩,已存在了20多年的栎阳乳品厂却陷入了困局。这一年,厂子举步维艰、数度停产。工人在家待岗,领不到工资;周边的农户拿不到卖鲜奶的钱——欠农民奶款达400万元。这个破烂不堪的“烂摊子”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火药桶”。
    期间有外地客商洽谈购买乳品厂,但谈判一深入就会陷入僵局,一筹莫展。为了救治这个企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与市场调查,他接下了这个“烂摊子”。2006年这个根植于乡土间、心系家乡发展的田苏辉,通过村民推选,当起了村支部书记。
    勇于担当再创辉煌
    当年接下那个“烂摊子”,意味着不仅要兑付奶农的欠款,还要让企业起死回生,更要让现有的员工有活干、有饭吃,用大量的钱来补这个“大窟窿”。然而,让他真正下决心接下这个“烂摊子”,还是源于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他常常说:“一个人的价值,或许并不是自身赚得了多少财富,而是能给群众带来多少利益,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田苏辉担起了别人不敢承担的,干成了别人不愿干的。他破釜沉舟,倾其所有,以大手笔、大气势、大刀阔斧换设备、建厂房、改机制,西安宏兴乳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一期改建更新工程竣工、乳粉生产线经联机调试生产成功,这标志着投资近2000万元、年产量2000吨乳粉的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昔日对工人、对奶农的承诺已全部兑现,一个乳业龙头企业的崛起,让养殖致富的农户看到了希望。2003年,就带动栎阳人均年收入提高522元,2004年提高755元。通过11年的持续发力,仅兑付奶款就达到数亿元。而一贯以诚信、守德,“产品体现人品”为价值追求的宏兴乳业,经受了阜阳毒奶粉事件、“三鹿事件”等考验,达到万吨生产规模,具备行业最高标准,拥有婴幼儿奶粉的生产许可证,独创“双田”“优多多”“名门贵族”等自主品牌,成为具有强劲实力的名牌乳品领军企业!
    心系家乡造福百姓
    田苏辉曾说:“宁可我自己少活十年,也要彻底改变栎阳村的面貌。”到村里提起他,栎阳村的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上任7年来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8岁的党支部委员吕和心深有感慨地说:“以前村里连个开会的地方都没有,田书记上任后自掏腰包投资37万元,新建200平方米标准活动室,配备了办公设施,他还为村里修路、打井、修渠,几年下来,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花费至少三百多万元,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作为栎阳村的领头人,田苏辉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推出了栎阳村商贸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大板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村企联建”的思想,使村上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共同建设新农村;而新村建设的成果,又可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优势。2012年,“村企联建”工作得到了中共临潼区委的关注和支持,并在全区推广实施。田苏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惠民事业,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栎阳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全国商业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临别时刻,田苏辉说:“我们正在挖掘栎阳的历史文化,预计投资16亿元,建立一个中国先秦文化博览基地,进一步带动栎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筹备宏兴乳业上市,建立牧业基地,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