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扎根农村献青春




本报记者 张翔
有这样一对兄妹,他们大学毕业后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用对农业种植的热爱,展现了一个把小树苗变成大产业的成功典范。9月18日,记者来到眉县的金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果公司)采访白氏兄妹,了解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坚持与努力。
35岁的哥哥白云是个土生土长的眉县人,父亲白智勇在当地是一位颇有名气的高级农艺师,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果树种植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想都没想就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果树专业。几年的专业学习,更加坚定了他专研果树种植的热情。“其实主要还是父亲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我,所以我才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农村,我决心也像父亲一样,扎根农村一辈子,把自己奉献给农业。”白云告诉记者。
创业的艰辛不言而喻,白云和父亲开始创办金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钻研果树的栽培技术。万事开头难,金果公司就是在一块“地无三平尺,荆棘满河滩,石头遍地滚,犁地用锨翻,天旱就绝收,雨涝出入难”的乱石滩上开始起步的。为了尽快让公司顺利运作,白云四处筹钱,想方设法筹集了80多万元,建立了西北首家脱毒组培实验室,尝试把草莓栽培技术由常规培育向无毒化快速繁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草莓重茬病难题,通过这一繁育技术使草莓产量翻了一番,这次成功后,他们开始培育猕猴桃、矮化大樱桃等果树的脱毒种苗。
受到父亲和哥哥的影响,1988年出生的白玉,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修生物工程专业,专攻脱毒组培这个技术难点。在妹妹白玉的努力下,组培实验室由原有的十几个科研人员的小规模研发机构发展到大学生15名、重要科研人员8名、普通职工6人、工作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生物科研组培实验室。“脱毒组培的克隆种苗从实验室到温室的驯化过程要求很严,稍不注意种苗就有可能死亡,温度、湿度、透气性都要考虑到。”白玉说。为了更好地保证试管种苗的成活率,实验种苗根系配方的次数不下50多次,所有的能想的培养方式都试了一遍,最后创造性地用水草解决了这一问题。
富而思进,致富思源。如今,金果公司仅培育的矮化大樱桃种苗就达到了200多万株,创造的经济效益高达2000多万元。白玉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每年都会向全省特困的残疾人家庭,免费发放脱毒种苗,而且举办的农民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会不少于50场次,定点定时去帮助周边乃至全省的农民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吸纳周边的村民来公司工作。如今,90%的周边村民都种上了金果公司培育的脱毒种苗,实现了农业收入翻番的巨大改变。作为农村的创业典范,白氏兄妹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在创业的同时,他们带动了周边农业经济的发展,他们真的是把自己扎根在了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