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敢冒风险创新业
——记洛川县“明景农牧公司”董事长杨景芹
    本报记者 王缠卫
    今年55岁的杨景芹是洛川县明景农牧公司董事长。30多年来,她扎根农村,十多年来创办的明景基地“果、畜、沼”循环和“种、养、加”结合发展的路子,2012年被延安市总结为“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明景模式。
    9月18日,在洛川县菩堤乡,明景农牧公司董事长杨景芹在占地2300亩的基地里给记者谈起了她艰辛的创业路。
    1994年,杨景芹的丈夫屈明芳因企业改制失去工作,与几位工友办起了劳动服务公司。屈明芳筹借了20万元现金,收购了50多吨的红小豆,运往深圳销售,谁知却卖成“三角债”,所借的20万元全部打了水漂。“二十年前20万元,是一笔天文数字。”杨景芹说,当时丈夫一时想不开,要和她离婚,让她带孩子讨活命。这时,自己的生母又因晚期肿瘤而不幸去世,20多个债主整天跑到家里讨账,两个孩子无人照管。腊月二十年关头,她去深圳找到丈夫,苦口婆心劝他回家,腊月二十六日晚回到家时,9岁的儿子、7岁的女儿一齐扑到爸爸怀里痛哭不止。一向坚强的她,也止不住泪流满面。就这样,一个终生难忘的苦涩春节,让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洛川县掀起大办苹果园的热潮,全县粮食面积大幅度减少,杨景芹萌生了办粮油和化肥农药门市的念头。在1996那年冬天,门市部办起来了。此后的几年间,小门市以优质的服务,给周边果农提供了很多方便,也使她的贫困家境得到改善。2000年,杨景芹看到农村不少养鸡户、养猪户买饲料买小鸡经常要远赴关中外地,花费比较大。她就大胆承包了县油脂厂的空地,创办饲料厂。经过3年的创业打拼,厂子发展了不仅有饲料加工,还有孵化、兽药配送等业务,在延安市各县区设立的市场销售网点迅速发展到210多个。
    紧接着,杨景芹又在距离洛川县城40多公里的菩堤塬上承包2300亩荒山。3年里,她从山西运城拉回3万株冬枣苗,又从韩城拉回4万株大红袍花椒苗,在原来的40亩破败的老果园里和周围的荒山上大量栽种。动用推土机、拖拉机,劳力30多人,在3座荒峁和沟边奋战40余天,她和家人移动土方9万方,平整土地300亩,很快修通了生产路,架上了高压线,从7公里外挖壕、埋管道,安装自来水。为高起点建园,她和丈夫多次到山西运城、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向专家请教,得到了园艺系主任马峰旺老师亲手培育的苗木新品种“蜜脆”。如今,“明景山庄”高起步栽植的120亩新品种苹果和100亩薄壳核桃已挂果。她的宏伟计划是全部栽植果树,把果林面积发展到600亩左右。
    2008年,借助洛川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的机遇,杨景芹在县上投资100万元的同时,又投资200万元,新建4500平方米的别墅式阳光小区猪舍15栋。还高薪聘请高级畜牧兽医师作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快乐安全养猪新措施,猪舍棚顶集雨蓄水等新科技,从而缓解了用水难的问题。此外,聘请6名畜牧专业的大学生担任技术员,在延安市培训畜牧养殖技术人员500多人次。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公司新建4个100立方米和一个6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万吨油机肥厂1座,5000立方苹果冷库3座。
    据了解,十多年来,明景农牧公司先后为大学生、下岗职工及社会闲散人员等6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行走在秋天的明景基地,满眼果实累累,给穿越明景基地的包茂高速、青兰高速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