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9日
漫山红透火棘果
姚永涛
冬日的暖阳轻拂大地,趁着周末闲暇,我在老家的河堤上闲步。忽然瞥见河中映着一抹火红的影子,抬头望去,原来是一树火棘果立在对岸峭壁上,枝干半斜探向空中,细小的火棘果挂满树枝,连成一袭惹眼的红色长裙,沐着阳光、映着河水,景致着实动人。
火棘果在陕南本是寻常物,深林山梁间常能寻觅到它的踪迹,我们当地话叫它“救命粮”。我小时候,母亲曾说,饥荒年代里,火棘果可当粮食果腹,这便是“救命粮”名字的由来。
小时候,我跟着哥哥上山拾柴火,摘了不少火棘果,装满了口袋。恍惚记得那味道,初尝涩而绵软,后味渐生微甜,像是霜降后的山楂味。不过,火棘果比山楂小太多了,需要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喂,才能满足味蕾。
望着河对岸满树的火棘果,儿时记忆不断重叠,那些满山疯跑的顽童身影在脑海中愈发清晰。原以为只在深山中才能见到的火棘果,竟藏在自家门口,我却从未留意。我绕到河对岸的山坡,才发现并非孤株独放——乱石间、灌木丛中,每隔不远便有一簇,大小错落、形态各异,都裹着红装,在荆棘丛中格外耀眼。
凑近细看,粗壮带刺的枝条上,密密麻麻的红果左右对称、紧紧相依,宛若一串串未燃放的鞭炮。火棘果颗粒饱满,椭圆形的红果鼓鼓的,衬着细长的果蒂,匀称雅致。每串果实密匝匝,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恰似红色玛瑙,晶莹剔透。微风拂过,红果相互攒动、枝头摇曳,像门前悬挂的灯笼,满是喜庆。
人们向来偏爱这喜庆的红色,听闻南方有些地区,已将火棘果培育成盆栽,成了炙手可热的庭院景观,颇受青睐。只是这漫山红透的野趣,为初冬增添了别样景致,却少人欣赏、少人品尝。我在枝头摘下几粒,用手搓了搓,放入口中咀嚼,依旧是那涩而绵软的滋味。
原来,这火棘果恰似一位故人,默默存留着我们早已忘却的时光,待它漫山红透时,便循着冬日的暖阳,为我们徐徐唤醒那些深埋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