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2日
从“荒山坡”到“金土地”

编者按:日前,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编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2025》正式出版,其中共收录全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72个,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3村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一。是什么让这三个村成为全国典型,记者深入一线,探寻他们的成功密码。
本报记者 杨磊
十月的南沟,秋意正浓。10月13日,记者走进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千亩苹果园绵延起伏,红艳艳的苹果挂满枝头;山底淤地坝蓄水成池,滴灌管网纵横交错;研学团队穿梭田间,欢声笑语萦绕林间,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然而,十年前这里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荒僻贫困村。如今的南沟村,已蝶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8万元。这一巨变,源于一场以生态治理为底色、以产业振兴为核心的深刻变革。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十年九旱是南沟村的发展瓶颈。近年来,南沟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破题,打出综合治理组合拳——沟道筑淤地坝“拦泥收粮”,山顶建水塔配套滴灌系统,让雨水“存起来、提上去、精准浇灌”。2024年,全村1060亩高标准矮化密植苹果园全部实现节水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如今,南沟村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1.4平方公里,真正实现了从“荒山坡”到“金土地”的跃迁。
南沟村的蜕变离不开“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流转2.25万亩土地,量化折股,共建生态农业示范园。村民获得流转金和分红,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人人是股东,户户有产业。”村委会副主任张忠介绍,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68万元,户均拥有10亩果园,全员入股合作社,就业岗位280余个,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以苹果园和生态景区为依托,南沟村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接待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0万元。此外,南沟村成为全国研学实践基地,累计接待学员12万人次,剪纸、民歌融入课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南沟村着力打造“南沟苹果”区域品牌,统一标准、包装和销售。线上电商直播、线下参展进超双管齐下,苹果畅销全国。“我们不只是卖苹果,更是在卖生态、卖文化、卖乡村振兴的故事。”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说。
从生态治理到产业兴旺,从“三变”改革到“三赢”共享,南沟村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引领、共建共享的振兴之路。“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高桥镇党委书记高飞表示,“我们要传承‘为人民服务’精神,把南沟建设得更美、更富、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