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产业振兴展新颜
深山种天麻 开出“致富花”
  本报记者 靳天龙
  十月的秦岭层林尽染,镇安县月河镇黄土岭村的梯田里,镐头起落间,村民们将覆盖着腐殖土的蜜环菌床小心翻开,一颗颗饱满的天麻种子从土壤中被挖了出来。
  “这茬天麻是去年育的菌床,现在快收获了。”10月19日,黄土岭村党支部书记屈加锋指向身后连片的种植区说,2024年,全村天麻种植面积2600亩,产值突破1300万元。
  “以前种玉米、土豆,一年挣不到5000元。现在跟着合作社种天麻,去年就挣了2万多元。”正在田间干活的村民刘建军边算账边说,“菌种由村集体统一提供,技术员定期指导,收获后合作社保底收购,我只管放心种。”
  刘建军所说的合作社,正是黄土岭村探索实施的“村集体经济+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目前,全村已引育天麻企业1家、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1个,带动687人就业。
  在新建的智慧籽种培育大棚里,屈加锋揭开湿度控制器说:“过去天麻籽种要去外县买,成本和风险都高。现在自产菌种不仅能满足本村需求,还能供应周边乡镇。”他指着棚内整齐排列的菌棒说,这套智能系统能实时调节温湿度,出菌率比传统方式提高了30%。
  产业振兴离不开集体经济的推动。近年来,黄土岭村将“千万工程”经验本土化,推出支部引领、支委领办、党员示范的“三级驱动”机制,创新八种发展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6万元,较三年前翻了两番。
  黄土岭村的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在村口的初加工车间,工人正分拣天麻,按等级装入不同包装盒。合作社负责人说,“经过清洗、蒸煮、切片加工,天麻的产值能提高三成。”
  “接下来,我们要让游客来秦岭不仅能赏景,还能尝天麻宴、品天麻茶、听天麻故事,把这片绿水青山真正变成富民增收的金山银山。”月河镇副镇长姚亮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