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2日
陕西让“生态家底”变“富民存折”
本报讯(记者 黄敏)10月21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省林业局披露的一组数据格外亮眼: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林下经济盘活林地1175.07万亩,4.7万余名生态护林员年获劳务补助1.25亿元。全省林草系统以“提质、兴业、利民”为主线,通过改革赋能、产业筑基、服务升级,推动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乡村振兴红利。
生态治理多点突破筑牢根基。陕西扎实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建成智慧管理平台,深化跨省区联防联治,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47.5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72.93万亩,黄河西岸绿色廊道基本建成。同时打好秦岭守护“三年行动”收官战,累计完成造林395.16万亩,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生态质量全面提升。
林权改革让山林变“钱袋子”。全省21个县(市、区)试点林地收益权量化颁证,累计发放林权证书3.3万本,进一步规范林地经营权流转。目前,中央财政8.03亿元公益林补偿资金全额兑付,4.7万余名生态护林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产业融合激活富民动能。陕西聚焦生态旅游、木材储备及综合利用、林下中药材、核桃、红枣、花椒和苗木花卉等林业产业,建立产业链推进机制,储备入库产业项目65个、林下经济项目58个,提升改造特色经济林21.7万亩,完成油茶营造任务5.4万亩。
服务升级保障项目落地。推行容缺受理、不见面审批,开展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试点,今年已批准1581宗项目使用林草地11.85万亩,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生态治理多点突破筑牢根基。陕西扎实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建成智慧管理平台,深化跨省区联防联治,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47.5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72.93万亩,黄河西岸绿色廊道基本建成。同时打好秦岭守护“三年行动”收官战,累计完成造林395.16万亩,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生态质量全面提升。
林权改革让山林变“钱袋子”。全省21个县(市、区)试点林地收益权量化颁证,累计发放林权证书3.3万本,进一步规范林地经营权流转。目前,中央财政8.03亿元公益林补偿资金全额兑付,4.7万余名生态护林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产业融合激活富民动能。陕西聚焦生态旅游、木材储备及综合利用、林下中药材、核桃、红枣、花椒和苗木花卉等林业产业,建立产业链推进机制,储备入库产业项目65个、林下经济项目58个,提升改造特色经济林21.7万亩,完成油茶营造任务5.4万亩。
服务升级保障项目落地。推行容缺受理、不见面审批,开展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试点,今年已批准1581宗项目使用林草地11.85万亩,助力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