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播种希望 丰收满满
  2006年,我开始尝试种植红薯,最初只有四五亩地,如今已超过100亩。除了卖红薯,我还带头试做红薯月饼。截至目前,我们村已有40多户乡亲加入种红薯队伍,种植面积超500亩,预计年收入400多万元。接下来,我打算带领大伙儿发展红薯深加工,进一步开发像红薯叶干菜、红薯膳食纤维饮料等产品。只有把产业链拉长,红薯才能变成“金疙瘩”。现在,甘谷驿镇红薯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万亩,我们村还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保障产品品质,还让村民收入更稳定。
  ——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苏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郭保史
  东白村种植辣椒历史悠久,是横水辣椒核心产区之一。今年,村里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辣椒110亩,8月下旬进入成熟期后,每天可采摘鲜红辣椒 1500多公斤。我们不仅销售鲜辣椒,还同步开展烘烤加工,制成的辣椒面深受市场青睐。接下来,我们要打响自主辣椒面品牌,让这独特的香味飘得更远。同时,我们也盼着更多年轻人加入,把辣椒产业做成带动全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宝鸡市凤翔区横水镇东白村党支部委员、监委会主任 路周让
  2023年,我引进葡萄新品种“啼可梦境”,在原来红提葡萄地里改种了12亩示范田。依托订单式农业和标准化生产,今年秋天迎来亩产1000公斤的好收成。这批葡萄专供北京一家超市。“啼可梦境”葡萄每亩能卖5万多元,净收入4万多元,12亩地净收入近50万元。
  ——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北七村葡萄种植户 石研花
  今年我种了4亩大棚甜瓜,果实品质好、糖分足,收益十分可观。算下来,每亩毛收入1.5万元,扣除成本后利润丰厚。这几年靠着几亩大棚,家里经济条件宽裕了不少,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明年,我打算多参加技术培训,学些新技术,把大棚管理做得更精细,争取进一步提高甜瓜产量和品质。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太子藏村村民 张文辉
  我种植花椒已有30多年,如今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生产源头绿色环保、精细分级、分类包装、标码直销”的新路子。去年,我们拿到自主出口资质,将花椒卖到了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明年,合作社新建的花椒园将陆续挂果,加上在外拓展的1100余亩有机花椒基地进入转换期,产量和产值都将迎来突破。
  ——韩城市孟一沟花椒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周维林
  看着满园红彤彤的苹果,我心里甜得像喝了蜜!这一年,施肥、疏果、套袋,忙得不可开交。目前,我家栽植的5亩多早熟苹果已经卖完,客商的车直接开到地头,一筐筐的苹果过秤、装车。看着银行卡的转账信息,别提多高兴,孩子明年的学费、生产用的肥料钱,一下子都宽裕了。
  ——铜川市印台区果农 刘金荣
  (贾建军 吴永刚 王军锋 通讯员 闫枫 记者 杨磊 韩小珍 张恒 整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