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秋季平菇怎样实现高产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秋季是平菇栽培的关键时期,为助力广大种植户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菌种选择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建议选用广温型或中低温型平菇品种。该类品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出菇稳定且产量较高。
  栽培时间 秋季平菇应合理安排栽培时间。自然环境下白天温度稳定在25℃左右时,最有利于平菇栽培。
  栽培模式 平菇栽培有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等模式。生料栽培成本低、操作简便,但杂菌污染风险较高;发酵料栽培原料适用广且栽培料中的营养易被吸收,缺点是配套栽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有一定的杂菌污染风险;熟料栽培灭菌较为彻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且高产稳产,建议农户选用熟料栽培模式。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菌袋应在避光或散射光环境下培养,培养场所需保持洁净,空气湿度以35%~65%为宜。平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宜温度为20℃~25℃。发菌场所应保持定期通风,确保空气新鲜,促进菌丝健康生长。发菌期间需进行2~3次翻袋检查,及时发现并清理污染袋或虫害袋,防止病害扩散传播。
  出菇管理 将发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出菇棚,通风口加装防虫网(60目),防止害虫侵入。菌袋摆放应保持适当间距,袋间预留空隙,行间过道宽度不低于80厘米,以方便采菇作业。在出菇棚内,可通过遮阳网等设施调控光照强度,形成适宜子实体生长的散射光条件。
  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平菇)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与普通作物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实行以环境调控和物理防治为主导的综合措施。具体包括选用抗杂性强的优良品种,并配合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务必及时清除菇棚周边的杂草、积水和垃圾,杜绝病虫滋生环境。
  (记者 赖雅芬 整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