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3日
庭院方寸地 增收“聚宝盆”

本报记者 张恒 文/图
旬阳市构元镇羊山村,享有“旬阳屋脊”之美誉。8月29日,记者驱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来到藏在山中的羊山村。这里村民房前屋后的“方寸地”,不仅成为家庭增收的“聚宝盆”,也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园”。
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远观,“芝兰小院”看着是普通的一个宅院。然而,走近看,则别有洞天,院子周围,一些旧轮胎、旧簸箕等“老古董”很有年代感。院内,遮天蔽日的“绿色屏障”下,缀满黄褐色、鸡蛋大小的猕猴桃。庭院栽种的藤架野生猕猴桃,既可观赏又能采摘。院子房间门上贴着“平常人家平常心,田园生活田园乐”“五谷杂粮五谷香,农家厨房农家乐”等对联,给人一种浓浓的烟火气息。
院子女主人袁慧兰今年51岁,把自家院子打造成民宿,一个人经营。丈夫王定基有稳定的工作,有空也会帮她打打下手。
“我妻子是我老板,我是在家里打零工。”王定基幽默地说,“她不仅饭菜做得好,歌也唱得好。来我们家的游客不仅能吃好住好还能一饱耳福。”
听着丈夫的夸奖,袁慧兰笑着告诉记者:“这也是赶上了好时候,政府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接待游客挺有意思的,有些游客不仅成了‘回头客’,还成了朋友。他们还会介绍朋友到这里来游玩。”
袁慧兰勤快、能干,她在院后开辟了一片菜园,种了各种蔬菜,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采摘到新鲜应季的瓜果蔬菜。她还在院子后面距离家100米远的地方建了猪舍养猪,在林下养鸡。推开她家后门,大树上有秋千,旁边有乒乓球桌。周边的花花草草也是养得令人赏心悦目。
“园子里的菜新鲜,为的就是给游客品尝最地道的农家饭。养的猪可以做成腊肉,咱自己养的‘跑山鸡’更是游客餐桌上的美味。我的拿手菜就是红烧鸡、土豆粑粑、土豆粉饺子……”袁慧兰说,游客多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也会在村里找人来帮厨,基本上一天的劳务费100元。另外,当食材不够用时,她会就地取材,购买村民多余的蔬菜或者腊肉,既满足了客户需求,也能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除了构元镇羊山村,仁河口镇水泉坪村、段家河镇薛家湾村等村将“旅游+”思维融入“庭院经济”,深度挖掘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生态种养等“庭院经济”,通过做活庭院“方寸地”,带动乡村诗意田园“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