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9日
陕西以科技创新支撑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 王东宇 实习生 辛垚泽 刘合东)8月28日,记者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陕西锚定“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目标,以政策为基、科技为翼、队伍为要,系统推动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陕西实施《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颁布多部遗址保护条例,出台基本建设工程考古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为考古工作筑牢制度保障;新增2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推进130余个田野考古项目统一管理,科技考古水平显著提升;省市考古单位增加编制171个,联合8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考古工作,队伍力量持续壮大。在重大课题研究中,全省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汉文帝霸陵、西头遗址等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汉文帝霸陵更跻身“世界考古十大发现”,考古成果持续擦亮陕西文化名片。
此外,陕西积极推动考古成果“活起来”,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建成陕西考古博物馆等场馆,获批8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成立“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20余次考古工作,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入选联合国遗产教育创新案例。
接下来,陕西将持续深化考古工作创新,提升遗址研究阐释水平,推动考古成果转化利用,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更大力量。
“十四五”以来,陕西实施《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颁布多部遗址保护条例,出台基本建设工程考古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为考古工作筑牢制度保障;新增2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推进130余个田野考古项目统一管理,科技考古水平显著提升;省市考古单位增加编制171个,联合8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考古工作,队伍力量持续壮大。在重大课题研究中,全省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汉文帝霸陵、西头遗址等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汉文帝霸陵更跻身“世界考古十大发现”,考古成果持续擦亮陕西文化名片。
此外,陕西积极推动考古成果“活起来”,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建成陕西考古博物馆等场馆,获批8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成立“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20余次考古工作,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入选联合国遗产教育创新案例。
接下来,陕西将持续深化考古工作创新,提升遗址研究阐释水平,推动考古成果转化利用,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