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走进长岭村

  黄平安

  长岭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消息传来,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古老的长岭村绝对配得上这个名号。
  一条小河就是向导,一路欢歌便将行人引进了村里。这河叫富水河,如一条纤细的玉带蜿蜒在石泉县熨斗镇的群山之间。这河名为“富水”,却没有一泻千里之势,一河清流均出自大大小小的泉眼,冬暖夏凉的青龙泉、暖鱼泉等“名泉”更是远近闻名。
  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水中富含碳酸钙等物质,颜色浅处清澈见底,深处蓝中透绿,人们见了,都说它像九寨沟之水。无数泉眼处,或冒着水花,或吐着气泡。透过玻璃一样的水面看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夏天,泉水冰凉彻骨,随意在泉眼处放上几瓶啤酒或几个西瓜,隔一会儿取来享用,绝对是最有创意的消暑佳品。
  富水河落差不大,水流比较平缓。遥想没有现代水利设施的年代,农田灌溉应当是一个难题。然而,我走访了当地一些老人后,才知道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过去,河道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架提水灌溉的筒车,因而叫作筒车坝。这个地名,也见证了当地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有了筒车灌溉,就有了蛙声四起,有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如今,站在富水河边,虽然筒车早已不在,但耳畔潺潺的水声里,仿佛还伴着筒车“咿呀”作响的和声。
  《桃花源记》我是读过多次的,向来以为,那仅是陶渊明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当走进富水河畔的长岭村时,我惊叹,这里与陶渊明营造的意境太像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壁立万仞高、峡谷一线天”的雄奇与壮美。村里的一些农户仍住在土墙瓦房里,鱼鳞般的青瓦尽显古朴和沧桑。与过去不同的是,房顶上多了熠熠生辉的电视信号接收器,院子里多了洗衣机等电器。
  春天,菜花黄了,这里一片,那里一片,虽不壮观,却洋溢着别样的乡村之美。夏天,捣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杨柳依依,炊烟袅袅,人们或在院边闲聊,或在田间劳作,时光就这样随着富水河静静地流淌。秋天,稻子熟了,农人挽起裤腿,在田野里挥汗如雨,割稻子的“唰唰”声,打稻子的“嘭嘭”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冬天,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闹,大人们则围坐在火塘边,就着柴火的暖意唠着家常。这场景,真实而质朴,欢快而热烈。
  昔日“川楚通道”上的重镇,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已被远远地抛在了巴山一隅。然而,正因为这里远离闹市,村子的原始风貌较好地保存了下来,并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沉寂多年的长岭村热闹起来,燕栖湖上竹筏戏水,燕翔洞里游人如织。勤劳的长岭村人也积极行动起来,汇入乡村振兴的洪流中,去追寻属于古村的诗和远方。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