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绿波藏“金”意 以“亩”拓鲜途
    工人正将刚挖出的胡萝卜装袋打包。(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杨杰
  引进新机器、修建冷鲜库、线上线下销售两手抓……自从回乡搞起胡萝卜种植以来,十年间,从种到卖,殷建峰想了很多法子,进行了多次尝试。
  这几年,他又多了一重新身份——胡萝卜经纪人。
  8月14日,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杨二村的胡萝卜地边,连片的农田望不到头,鲜嫩的叶子在田垄间层层叠叠,一阵风掠过,绿波翻涌。
  殷建峰蹲在地头,随手揪起一把叶子往上一提,鲜嫩的胡萝卜就被连缨拔起。“看看这品相,质量绝对没问题!”一大早,他就已经谈好了当日的首笔订单:帮河北客商订购胡萝卜109亩。
  109亩?咋不按斤卖?
  这一切还得从靖边县开辟销售新模式说起。近年来,该县打破以往单向外销的方式,创新实行“不按斤卖按亩卖”。由胡萝卜经纪人牵线,带客商地头验货,再根据品种、长势等情况定价下单。
  “这样按亩卖,农民更省心。从地头采收、工厂清洗、分级包装,再到冷库储存和冷链运输,全过程都有社会化服务团队负责。这样一来,分工更加精细,胡萝卜商品率更高,价钱自然也更好。”靖边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建宏道出了以亩销售的优势。
  每年7月到10月,靖边胡萝卜进入销售旺季,殷建峰也到了最忙碌的时节,天天早出晚归,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工厂冷库之间。
  “我就是起个‘桥梁’作用,协助客户找到优质货源,帮助大家卖好胡萝卜。从2017年起,每年经我手卖的胡萝卜将近2000亩,能让家乡好东西被更多人知道,我可得好好出把力。”提起这些年的“战绩”,殷建峰满是自豪。
  靖边的土里,长着品质好、色泽鲜、营养高、无污染的胡萝卜,更催生出上百名像殷建峰这样奔走在产销两端的胡萝卜经纪人。
  为让胡萝卜卖得更“俏”,靖边县的探索从未停止,先后建成102个冷藏保鲜库、120条胡萝卜清洗流水线。“我们还引进了40个新品种,在全县推广高效栽培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进一步稳效益、促增收。”李建宏说。
  此外,靖边县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动农民“触网”,山货出圈,同时积极参与全国展会,加大推介力度,进一步拓宽胡萝卜销路。去年9月,“靖边胡萝卜”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通过统一包装与标识设计,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品牌愈发响亮,逐步实现了向高质量、高价值的跃升。
  如今,靖边胡萝卜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不仅畅销国内蔬菜市场,还出口到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总产值超10亿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