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8日
轨道装进葡萄园 跑出致富“加速度”
本报记者 黄敏
眼下,西安市鄠邑区6.6万亩葡萄陆续上市。8月11日一大早,鄠邑区玉蝉街道割耳庄村的卓艺葡萄庄园已是一片繁忙,10多名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条长达200多米的运输轨道在果园环绕,不停地将采摘下来的新鲜葡萄向外运送。
“有了这个轨道,干活轻松了不少。”果农秦彩映高兴地说,“我们一天干8个小时,每天工钱有100多元。”
园区负责人王飞燕站在运输轨道前,看着一筐筐葡萄顺着轨道运向分拣车间,手机里不断响起新的订单提示音。
“这条轨道是今年才搭建的,让我们每天能多运送2000斤葡萄。”王飞燕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我们园区葡萄种植面积近100亩,目前在售的品种有‘阳光玫瑰’和‘户太八号’,总产量在20万斤左右。销售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大客商采购和快递这两种方式。”
王飞燕告诉记者,这条投资30万元的运输轨道,是庄园今年最大的“秘密武器”。过去每到采摘季,20多个工人背着竹筐往返果园,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效率还不高。如今轨道车穿梭在葡萄架间,不仅节省了60%的人力成本,更让葡萄从采摘到预冷的时间缩短了4个小时。
在园区分拣车间,30名工人正给葡萄“选美”。村民赵强正手持测糖仪给葡萄检测。“这串‘阳光玫瑰’糖度19.8,能进精品区!”赵强边忙活,边给经过严格分级的葡萄贴上溯源二维码。这些葡萄经过包装后,再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以前卖葡萄靠天吃饭,现在靠的是科技和标准。”王飞燕翻开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等级葡萄的售价:普通果每斤8元,精品果每串38元,而通过电商销售的礼盒装,最高卖到198元。今年庄园的近100亩葡萄,预计产值能突破300万元。
目前,鄠邑区种植葡萄面积6.6万亩,年产值达10万吨,培育出“户太八号”“阳光玫瑰”等20多个品种,形成集培育、种植、销售、仓储、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并与电商、文旅等产业相融合,是当地群众的致富果。
葡萄产业的兴旺,让割耳庄村焕发新生机。在村口新开的葡萄主题民宿里,来自周边的游客要么自己上手尝试做葡萄酒,要么一家人在果园里体验采摘的乐趣。目前,全村已经建成多个葡萄庄园,不仅带动300多名村民增收,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午后的阳光下,庄园的运输轨道稳步运转。“看那边,那片新栽的葡萄树,明年就能挂果了。”站在观景台上,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葡萄园,王飞燕笑着说,“咱鄠邑的葡萄本身就是金字招牌,现在有了新技术、新设备,这条‘甜蜜产业链’更有活力了,联农带农业能力越来越强。”
眼下,西安市鄠邑区6.6万亩葡萄陆续上市。8月11日一大早,鄠邑区玉蝉街道割耳庄村的卓艺葡萄庄园已是一片繁忙,10多名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条长达200多米的运输轨道在果园环绕,不停地将采摘下来的新鲜葡萄向外运送。
“有了这个轨道,干活轻松了不少。”果农秦彩映高兴地说,“我们一天干8个小时,每天工钱有100多元。”
园区负责人王飞燕站在运输轨道前,看着一筐筐葡萄顺着轨道运向分拣车间,手机里不断响起新的订单提示音。
“这条轨道是今年才搭建的,让我们每天能多运送2000斤葡萄。”王飞燕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我们园区葡萄种植面积近100亩,目前在售的品种有‘阳光玫瑰’和‘户太八号’,总产量在20万斤左右。销售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大客商采购和快递这两种方式。”
王飞燕告诉记者,这条投资30万元的运输轨道,是庄园今年最大的“秘密武器”。过去每到采摘季,20多个工人背着竹筐往返果园,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效率还不高。如今轨道车穿梭在葡萄架间,不仅节省了60%的人力成本,更让葡萄从采摘到预冷的时间缩短了4个小时。
在园区分拣车间,30名工人正给葡萄“选美”。村民赵强正手持测糖仪给葡萄检测。“这串‘阳光玫瑰’糖度19.8,能进精品区!”赵强边忙活,边给经过严格分级的葡萄贴上溯源二维码。这些葡萄经过包装后,再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以前卖葡萄靠天吃饭,现在靠的是科技和标准。”王飞燕翻开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等级葡萄的售价:普通果每斤8元,精品果每串38元,而通过电商销售的礼盒装,最高卖到198元。今年庄园的近100亩葡萄,预计产值能突破300万元。
目前,鄠邑区种植葡萄面积6.6万亩,年产值达10万吨,培育出“户太八号”“阳光玫瑰”等20多个品种,形成集培育、种植、销售、仓储、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并与电商、文旅等产业相融合,是当地群众的致富果。
葡萄产业的兴旺,让割耳庄村焕发新生机。在村口新开的葡萄主题民宿里,来自周边的游客要么自己上手尝试做葡萄酒,要么一家人在果园里体验采摘的乐趣。目前,全村已经建成多个葡萄庄园,不仅带动300多名村民增收,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午后的阳光下,庄园的运输轨道稳步运转。“看那边,那片新栽的葡萄树,明年就能挂果了。”站在观景台上,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葡萄园,王飞燕笑着说,“咱鄠邑的葡萄本身就是金字招牌,现在有了新技术、新设备,这条‘甜蜜产业链’更有活力了,联农带农业能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