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人生
幸福的质地
  熊聆邑

  巷口的修鞋摊摆了三十年,陈师傅的腰杆早被岁月压得深深佝偻下去。每天清晨,他搬出木凳,把针线、胶水、小锤子一一摆好,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磨出包浆的工具箱上,亮得像块温润的老玉。
  有人问陈师傅:“守着这小摊,能有啥出息?”他总是低头穿线,嘴里嘟囔:“出息哪有舒坦实在。”说这话时,他正给一双旧皮鞋钉掌,锤子敲下去的力道不轻不重,每一下都像打在鼓点上。旁边等着取鞋的老太太递过一个刚出锅的糖包:“刚蒸的,趁热吃。”他也不推辞,接过来掰开,热气混着糖香漫出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我们总把幸福想象得太隆重,以为要住大房子,要站在人群中央被人羡慕。可看看身边的人,那些真正活得踏实的,往往是懂得在细微处打捞暖意的人。就像陈师傅,一把锤子、几缕丝线,在日复一日的修补里,把日子过成了温暖的模样。
  楼上的张阿姨退休后迷上了在阳台上种花种菜。泡沫箱里栽着辣椒、小葱,窗台上摆着几盆多肉,每片叶子都擦得干干净净。她常说:“看着种子发芽,比啥都开心。”清晨浇水时,水珠在叶尖滚来滚去;傍晚摘根小葱炒鸡蛋,香味能飘满半栋楼。她的幸福从不是什么宏大的愿景,就是看着绿苗往上长的那点盼头,是饭菜里带着的那点新鲜气。
  有回坐火车,邻座是对年轻夫妻,带着刚会走路的孩子。男人负责看行李,女人抱着孩子在过道里学步。孩子摇摇晃晃扑进男人怀里,夫妻俩笑得眼角堆起细纹。男人从包里掏出苹果,削掉皮,再切成小块喂给孩子。苹果很普通,可那瞬间的温情,比任何精致的大餐都动人。原来幸福从不需要刻意摆盘,它就藏在这带着烟火气的瞬间里。
  其实,幸福的质地从来都是朴素的。它像母亲织的毛衣,针脚可能不那么整齐,却裹着实实在在的温暖;它像老家的土炕,不及席梦思柔软,却能让人睡得安稳。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清晨的粥香、傍晚的晚霞、爱人的鼾声、孩子的呓语,都是幸福的经纬,织成了生活最朴实的模样。
  暮色降临,陈师傅收拾好摊子,把工具箱往肩上一扛,慢悠悠往家走。路过水果店,他进去挑了串葡萄,是给孙子买的。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手里的葡萄在风里轻轻晃悠。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陈师傅的背影,忽然明白:幸福从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着,把寻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