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岭赤子最后的托举
  本报记者 靳天龙
  7月31日下午,商洛市商州区金陵寺镇崔坪村,秦岭山风卷着纸灰盘旋而上,数百名村民静立村道两侧,迎接英雄李静毅魂归故里。“静毅回家了!”崔坪村党支部书记崔建东嘶哑的呼喊声中,白发老人拄着拐杖躬身,孩童踮脚张望灵车,整个山村笼罩在悲恸的肃穆里。
  当天上午,西安市第二殡仪馆奉正厅内哀乐低回。近三百名群众胸佩白菊,向安卧在鲜花丛中的李静毅作最后告别。“渭水永镌托举手,青春无顾换童生”的挽联下,妻子李婷紧搂一双儿女,六岁儿子哭肿了双眼。
  时间倒回7月25日黄昏,西安市高陵区泾渭街道渭河河滩,急切的呼救声刺破宁静。“老婆看好孩子!我去救人!”正携妻儿散步的李静毅扔下背包冲向河滩。河水迅速漫过腰际,这个水性平常的电焊工却越走越快。当落水男童在急流中沉浮时,他猛然扑进深水区,奋力将孩子托起。
  可漩涡中只见男童头部浮出水面,托举着他的李静毅再未抬头。待众人接力救起男童,34岁的他已被激流吞噬。次日凌晨,救援人员在男童落水水域下游10余米的一处漩涡坑底,发现了失去生命体征的李静毅。
  灵柩回到崔坪村,崔建东抚棺老泪纵横:“静毅这孩子打小就懂事,农忙时总帮村里老人担水、割麦子。”邻居李建红回忆:“这娃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对村里事特别上心。他常说‘出门在外,帮人就是帮自己’,从不嫌麻烦,甚至专程从西安赶回来帮忙。”
  “李静毅的生命虽定格在英勇救人的瞬间,却以另一种方式在时光里永恒。”崔建东含泪致辞,“当我们在平凡日子里坚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便是对他最好的铭记。”
  记者了解到,李静毅奋不顾身地纵身一跃并非偶然。他的家乡商洛,红色基因深植于这片土地。这里民风淳厚、重情重义,涌现众多见义勇为、孝老爱亲模范。邻里守望、扶危济困的乡风,正是李静毅从小耳濡目染的成长底色。危急时刻的生命抉择,正是这方水土养育的奉献精神的迸发,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与时代责任共同谱写的英雄壮歌。
  7月29日,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批“中国好人榜”陕西省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名单,李静毅名列其中。
  金陵寺镇党委副书记王笔容的笔记本上,帮扶清单清晰在列:安抚家属情绪、子女教育对接、父母养老政策……他向记者表示,这些事项正在加紧落实:“决不让英雄的家人身后没有依靠。”
  渭水呜咽,秦岭垂首。在英雄救人的河滩,市民放下白菊;孩子们的画作上,稚嫩笔迹写着“李叔叔举起了太阳”。李静毅,这位34岁的年轻人,用生命最后的托举,诠释了平凡人的伟大。而他温暖过的城市,正以深切的敬意与细致的关怀缅怀英雄,让见义勇为的种子在无数人心中生根发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