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4日
“鸽声”嘹亮唱响致富经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罗文艳
7月26日,在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道宋家村鸽子养殖场,随着一阵清脆的哨声,一群鸽子扑棱着翅膀飞向养殖场的负责人韩方。
在村民眼里,韩方是个有本事的人,上过大学、留过学,在外有体面的工作,怎么都跟养鸽子搭不上边。但韩方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创业梦。2022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回到村里发展起了鸽子养殖产业。
“创业初期,我们以养殖肉鸽为主,饲料成本高、利润薄。”韩方回忆,产业刚起步就遇到了许多问题。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城里广场的白鸽能吸引游客,你这鸽子为啥只能进厨房?”就是这句话,为韩方打开了思路。此后,他便将目光投向更具附加值的广场鸽训练市场。
然而,转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之后,韩方多次前往深圳拜师学艺,终于掌握了广场鸽训练的核心技术——“脱敏”与“建立信任”,就是通过围栏投食、固定哨音建立条件反射等方法,让鸽子习惯人类并听从指令。韩方说,最辛苦的是坚持日常清洁和训飞,最难的是精准掌握鸽子的“饥饿临界值”。刚开始因为经验不足,鸽子伤亡率高达20%,但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成熟,伤亡率已大幅降低。
技术解决后,销路成了新难题。于是,韩方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展示鸽子的训练成果。他在社交平台发的一条“千鸽齐飞”的视频,不仅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还带来了几十个咨询电话,市场一下子打开了。
如今,韩方的广场鸽“飞”入了全国240多家景区和商场。“每年销售的广场鸽5万~7万羽,其中5万羽是订单式收购当地农户的鸽子。这些鸽子经过训练后再销售,年产值达400多万元。”韩方说,解决了销路后,不仅养殖收益明显提高了,还带动很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目前,有10余名村民在养殖场工作,主要负责鸽舍清洁、饲料调配、日常训练辅助等。
“以前总惦记着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每月就有35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养殖场工作的村民赵菊干说。
最近,韩方又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把宋家村打造成‘鸽子村’。”韩方说,借助宋家村紧邻兵马俑的独特优势,他准备打造一个主题农场,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实现文旅引流、产业增值、农民增 收的良 性循环。
7月26日,在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道宋家村鸽子养殖场,随着一阵清脆的哨声,一群鸽子扑棱着翅膀飞向养殖场的负责人韩方。
在村民眼里,韩方是个有本事的人,上过大学、留过学,在外有体面的工作,怎么都跟养鸽子搭不上边。但韩方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创业梦。2022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回到村里发展起了鸽子养殖产业。
“创业初期,我们以养殖肉鸽为主,饲料成本高、利润薄。”韩方回忆,产业刚起步就遇到了许多问题。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城里广场的白鸽能吸引游客,你这鸽子为啥只能进厨房?”就是这句话,为韩方打开了思路。此后,他便将目光投向更具附加值的广场鸽训练市场。
然而,转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之后,韩方多次前往深圳拜师学艺,终于掌握了广场鸽训练的核心技术——“脱敏”与“建立信任”,就是通过围栏投食、固定哨音建立条件反射等方法,让鸽子习惯人类并听从指令。韩方说,最辛苦的是坚持日常清洁和训飞,最难的是精准掌握鸽子的“饥饿临界值”。刚开始因为经验不足,鸽子伤亡率高达20%,但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成熟,伤亡率已大幅降低。
技术解决后,销路成了新难题。于是,韩方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展示鸽子的训练成果。他在社交平台发的一条“千鸽齐飞”的视频,不仅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还带来了几十个咨询电话,市场一下子打开了。
如今,韩方的广场鸽“飞”入了全国240多家景区和商场。“每年销售的广场鸽5万~7万羽,其中5万羽是订单式收购当地农户的鸽子。这些鸽子经过训练后再销售,年产值达400多万元。”韩方说,解决了销路后,不仅养殖收益明显提高了,还带动很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目前,有10余名村民在养殖场工作,主要负责鸽舍清洁、饲料调配、日常训练辅助等。
“以前总惦记着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每月就有35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养殖场工作的村民赵菊干说。
最近,韩方又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把宋家村打造成‘鸽子村’。”韩方说,借助宋家村紧邻兵马俑的独特优势,他准备打造一个主题农场,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实现文旅引流、产业增值、农民增 收的良 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