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陕西多举措保障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
  本报讯(记者 黄敏)7月14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日前,全省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与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会议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和食品安全工作涉及广大群众的“钱袋子”和“舌尖上的安全”,各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落实好植物新品种保护及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任务。我省已编制《陕西省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2024-2035)》,发布《彰武松育苗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30项,建成油松、七叶树、红枣等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5个,指导培育并获批“长安丽人”木兰、“西农1号”花椒等林草植物新品种41个,审定发布“商洛紫玉”核桃、“秦巴红”香椿等省级林木良种147个。目前,我省核桃、花椒、板栗、鲜枣、油茶籽、蜂蜜和产地土壤实施了质量安全监测,监测地区涉及西安、宝鸡、延安等10个市61个县(区),以及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直属太白、宁东、宁西、汉西、龙草坪5个林业局。全年实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2960批次。
  会议强调,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执法队伍,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培训,特别是要提高涉林知识产权保护业务能力,持续组织实施优良品种选育和技术攻关,加强新品种和良种申报管理,推动本地区种质资源创新培育再上新台阶。同时,不断完善本地区监管体系,压实属地管理职责和部门监管责任,补强林产品行政执法和检验检测队伍,确保本地区食用林产品监管工作规范有序推进;统筹开展好市级监测工作,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监测产品和指标,用科学严谨的检验检测工作筑牢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