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妈妈抱着出生不久的幼崽爱不释手。
杉树坪站巡护员杨东(右)和许全世(左)正在查看竹枝上的痕迹。记者 黄敏 摄
生活在秦岭的野生大熊猫,最爱吃秦岭箭竹和巴山木竹。
竹林深处,野生大熊猫母子悠闲漫步。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由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提供。
本报记者 黄敏
作为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秦岭以全国18%的栖息地,养育着345只野生大熊猫。在这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就有近10只“国宝”悠然栖息;在这里,每一片竹叶的舒展、每一声熊猫的轻吟,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共生的传奇。
秦岭深处,竹林苍翠如海。
7月7日,一场雨后,位于汉中市洋县境内的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峦叠翠。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脊,杉树坪保护站巡护员杨东把砍刀、记录本、GPS定位仪塞进帆布包,叫上队友许全世,就沿着当天的巡山路线一头扎进连绵的竹海里。
雨后的山林满目青翠,四周不时传来“啾啾”鸟鸣。沿山路蜿蜒而上,转过几道弯,到达苍耳崖时,竹林愈发茂密。
“再往里走,就是核心区,这里经常有熊猫出没。”指着路边的巴山木竹,杨东说,“每年春天,竹笋一冒出来,它们就下山,要么坐在路边,要么钻进竹林,吃得可美了。”
说话间,杨东掏出手机,打开他去年拍摄的一段视频,只见一只带崽的成年大熊猫正倚着树干蹭痒,竹叶纷飞中,它突然扭头看向镜头,圆溜溜的眼睛仿佛在微笑。“去年它带着幼崽经过这里时,刚好被我们抓拍了个正着。”杨东笑着说。
在秦岭南坡的崇山峻岭间,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同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3万公顷的广袤土地上。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2.8万多公顷的竹林随风摇曳,是秦岭大熊猫的“黄金栖息地”。
每年春夏之际,低海拔的巴山木竹是大熊猫的最爱。到了夏天,高山上的箭竹林冒出了新笋,密密麻麻地遍布在山坡上。这时候,天气热了,大熊猫陆续往高山上迁徙,它们在竹林撒欢打滚,抱着新鲜翠嫩的竹笋坐着吃、躺着吃……这些画面不仅被红外相机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下来,也是杨东最珍贵的记忆。
“这些年,保护区环境更美了,竹林更密了,巡山途中经常都能偶遇它们。”在这片山林里行走了十多年,杨东和队友们用脚步“踩”出来的“熊猫地图”比GPS定位还精准,“我们在大熊猫可能出没的区域布设红外相机,定期回收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记录到大熊猫的野外活动画面,还能了解它们的食性、繁殖习性、领地范围,为修复兽道、调整林木结构等提供科学依据。”
正午时分,两人在大坪歇脚。许全世突然蹲下身,从落叶堆里捏起一坨青黑色粪便。
“还是新鲜货。”许全世掏出游标卡尺测量咬节长度,“竹茎纤维完整,说明这只熊猫肠胃健康,而且粪便湿润,应该不超过6小时。”
这样的“粪便分析”是保护区巡护员的必修课。大熊猫99%的食物是竹子,但不同山系的“食谱”差异显著。而秦岭大熊猫偏爱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许全世打开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一个个坐标点:2015年3月9日,在海拔1850米处发现大熊猫粪便含未消化的竹皮比例下降,说明栖息地营养充足;2018年12月,监测到大熊猫带崽“巡山”;2024年,一只大熊猫一天吃40公斤竹子,而它们排出的粪便,成了竹林的天然肥料……
“熊猫其实是最精明的‘生态工程师’。”许全世边记录边介绍,“它们啃食竹子时,会特意避开竹鞭生长点,确保竹林可持续再生。而且,它们的移动轨迹覆盖不同海拔,相当于给竹林施肥。”
这些年,许全世的主要工作,就是和队友沿着蜿蜒山路,穿梭在茂密的竹林和落叶松之间,监测大熊猫的活动轨迹,记录它们的健康状况,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受破坏。
从苍耳崖到大坪,再经杨家沟到秦岭南坡最高海拔3071米的兴隆岭,这条贯穿保护区南北绵延数十里的山路,是许全世和杨东经常走的路线。沿途的沟沟峁峁、一草一木,他们比谁都熟悉。
“看,这是‘青青’的标记,它啃竹子总爱从中间拦腰折断。”爬上一道坡,杨东指尖划过路边竹节上的咬痕兴奋不已。
“‘豁口’每次过来,就爱坐在那边吃竹子。”指着竹林边一块大石头,许全世乐得咧开了嘴,“‘豁口’嘴上有个伤疤,前几年在河道第一次遇到它,就放不下了。后来又遇过一次,红外相机也拍到过,看到它和同伴吃得好、玩得好,我们就放心了。”
当两人登上海拔2200米的观测瞭望塔时,天色渐暗。杨东举起望远镜四处“扫描”——远处山梁上,几只羚羊正在啃食灌木,竹林深处黑白色的身影依稀可见……
一旁,许全世把记录、整理的信息一一上传到手机巡护APP上。这些数据会同步到保护区监控中心,形成一张覆盖全区的巡护网络,确保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被及时发现和应对。
“通过DNA识别,我们保护区内至少有57只大熊猫。”在杨东看来,这连绵的青山,不仅是大熊猫惬意栖居的家园,更是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饭碗”。守护这一方绿水青山,就是守护生命的摇篮、希望的田野。
山风吹过竹林,“沙沙”声中,仿佛传来大熊猫啃食竹子的清脆声响。这声响,是秦岭生态账本里跳动的绿色音符,更是人与自然共谱的最美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