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打造“共享菜园” 种出幸福味道
  本报记者 黄敏
  最近一段时间,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牛蹄岭社区的“共享菜园”火了。一到周末,认领了菜园的“农场主”就接二连三地从市区赶来,在自家菜地浇水、除草、采摘,忙得不亦乐乎。村民反倒成了帮手,或负责打理菜园,或帮忙采摘销售,在家门口当起了“产业工人”。
  7月3日,走进牛蹄岭社区“共享菜园”,只见47块大小不一的菜地错落分布,绿油油的苗株和藤蔓上,甜瓜、西红柿、茄子等瓜果蔬菜长势喜人。
  自从“共享菜园”建成后,家住菜园旁的村民成英福就有了新营生。“看这茄子、辣椒长得多水灵,都是我亲手照料的。”一大早,成英福就在自己负责的菜地里忙活。
  成英福种了半辈子地,最拿手的就是地里活。如今,成了菜园“田管家”,成英福侍弄起地来愈发精心了。“这块菜地的认领人住在市区,周末才有时间过来,所以平时都是我在打理。”成英福边忙边乐呵呵地说,“咱这‘田管家’不但每月都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种地也跟上班一样了。”
  牛蹄岭社区山清水秀、交通便利,一年四季都有周边市民前来观光打卡。今年年初,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推出“共享菜园”项目,将村里的闲置地、边角地整理后,划分成25平方米和12平方米不等的单元,并提供全托管、半托管、自种和体验采摘四种模式,吸引周边市民前来体验田园乐趣。
  “没时间打理的市民可以选择全托管,村里找村民帮忙种。想自己动手的,也能随时来体验耕作。”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奚玉忠蹲在田埂上,手指划过手机上的认养订单,“以前这些闲置地让人发愁,现在打造成‘共享菜园’,不光看起来养眼,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奚玉忠介绍,“共享菜园”开园不到两个月,大部分菜地都有了认领人,前前后后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近两万元。
  在半托管区,第一批认领菜地的“农场主”陈希颖带着孩子在自家菜地里干活。看着亲手种出的蔬菜一天比一天长势好,她越干越有劲。
  “自从认领了这块菜地,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带孩子过来干干活、摘摘菜,这样既能亲近大自然,也能让孩子体验种地的辛苦。现在,很多蔬菜他都知道是怎么种出来的,这可比在家看电视强多了。”陈希颖抹了把头上的汗,又猫着腰继续翻土,“这里离市区近,开车半个小时就过来了。”
  闲置地到致富田,从传统农耕到认养农业,在现代经营理念的加持下,小小的“共享菜园”不仅映着村民们的烟火日常,也成了市民游客的诗和远方。
  菜园不远处,牛蹄岭战役遗址的红旗在山风中招展。“我们村里特色产业多,有杨梅、茶叶、板栗。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红色研学+田园体验’的特色路线,让游客既能挎着竹篮采摘瓜果蔬菜,又能走进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看着四周连绵的青山,奚玉忠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