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9日
醉美家乡河

李会芳
几千年来,渭河从家乡穿城而过,不知疲倦地日夜奔流,用清冽的水质灌溉良田,滋养万物,哺育众生。家乡人择水而居,依水而生,与渭河息息相关。
上周末,我再次走近渭河。翠绿的芦苇在风中轻摆,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天光云影,摇曳的柳枝垂落河面,搅碎了满河粼光。站在河岸眺望,苇丛间惊起几只水鸟,银白的翅尖掠过水面,惊得潜游的鱼儿倏然摆尾,远处的鸭子正扑棱着翅膀戏水,将河面划开一圈圈涟漪。
若说诗意是封存在岁月里的情书,眼前的渭河便是那泛黄的信笺,每道波纹都流淌着古老的絮语。漫步在蓝天白云下,听哗哗水流,看水草浮动,尘世喧哗渐渐消散。湿润的空气弥漫着花草和泥土的清香,忽然一只白鹭从芦苇丛中腾起,雪白羽翼划破晴空时,连河底的卵石都被这惊鸿一瞥照得透亮。原来当晨光、水色与飞鸟在河面相遇,便是渭水写给人间的十四行诗。
河面如流动的绸缎,宽窄随河道蜿蜒,缓急依地势流转,在开合之间孕育出千亩荷塘的碧浪接天。漫步渭河百里画廊的草木画卷,婆娑的芦苇摇碎斜阳,将《诗经》里“蒹葭苍苍”的意象,在千年时光里酿成了水墨长卷。格桑花以燎原之势铺满河岸,用顽强的生命力在清水芙蓉的婉约里生机勃勃。当高原花种与渭水相遇,每一朵绽放都是传统文化在光阴里的华丽转身,让古朴的河床始终流淌着纯真的光彩。
如果说河流是大地奔涌的血脉,那么渭河便是关中平原最鲜活的动脉。岸边福禄草捧着金盏承接晨光,鸢尾花抖落紫绸般的蝶翼,月季在风中展开红缎似的裙摆,连行道树都列成笔阵,在河岸书写着四季的诗行。河道在汛期舒展筋骨吞吐洪波,堤坝如铁铸的脊梁挺立于激流,粼粼碧波将云影揉成碎银,柳丝蘸着河水在堤岸描摹涟漪。这是土地与河流的千年对唱,每道波纹都是大地写给流水的情诗。人们情不自禁地走进渭河,品味沁人肺腑的花香,感受涤荡心灵的澄明。
站在悬索桥上俯瞰,麻鸭时而潜水,时而起舞,与河畔的垂柳、岸边的花海相映成趣,让渭河变得清幽淡雅。大地之上,山高水长,曲水流觞的景象美不胜收,吸引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此筑巢安家。
夏风掠过河岸时,芦苇叶的“沙沙”私语与河水的潺潺细语交融,共同演奏一曲《渭水情》。在八百里秦川的苍茫背景下,动人心弦的和鸣里,流淌着家乡人生生不息的奋斗足音,沉淀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印记,更镌刻着渭水流域人杰地灵的文化年轮。
我俯身撩起一捧河水,清凉从指缝间滑落时,串串银珠折射着月光与云霞。这河湾里沉淀着半坡陶纹的密码,也奔涌着高铁桥影的流线。原来时光早将传统与现代酿成了河底的沉碧,让每道涟漪都在雅趣与繁华的交织中,诉说着既穿透古今又温柔拂面的岁月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