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人大代表办实事 民生答卷有温度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高亚蓉 陈永娜
  七月,走进黄龙县崾崄乡,新修的砂石路延伸向田间,自来水入户,升级的烤烟炉即将“上岗”……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黄龙县人大以民生实事书写的幸福注脚。
  2023年末,人大代表们揣着问卷走村入户,在246户农家炕头聊出多条“金点子”。从村民提议到党委审议,北崖子组生产路修建、崾崄村饮水改造两个项目最终定下来。经39名代表投票确定后,群众的心愿清单变成了政府的任务清单。
  “以前去地里干活,得绕好几里路,碰上雨天,满脚都是泥,现在路直接修到了地头。”北崖子组村民师智慧说。他掰着指头算起收入账:“光是今年参与道路施工,就挣了1.9万元。”这条3.5公里的生产路,不仅串起了3000亩农田,更让28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增收两不误”。农忙时,他们在自家田里耕种;农闲时,他们在附近的项目工地务工。
  同时,崾崄村也迎来了新变化,新建的3座蓄水池内蓄满清水,1400米管网延伸到家家户户。拧开龙头,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奔涌而出,2000名村民彻底告别了“排队接水”的日子。“现在的水,烧开了一点水垢都没有,喝着放心。”村民景万华说。
  民生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离不开人大监督全程“护航”。项目推进中,代表们每周“跑现场”、每月“晒进度”。验收时,村民和代表当“考官”,拿着测量工具,逐段检查、逐项核验。群众较高满意度的背后,彰显了真抓实干的担当。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