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11日
“果畜循环”激活“一池春水”
本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沙江
仲夏时节,志丹县义正镇吴堡便民服务中心杨圪崂村的村集体养牛场里,52头西门塔尔肉牛正咀嚼着青贮秸秆,牛舍外的装载机正将发酵后的牛粪装车运往果园。这个以“秸秆变饲草、牛粪育果园”为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正成为吴堡便民服务中心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生动实践。
6月8日,记者走进杨圪崂村,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青贮池里堆满了粉碎的玉米秸秆。村党支部书记李锋一边操作饲料搅拌机一边介绍:“过去秋收后,地里的秸秆要么焚烧,要么烂在田里。现在好了,村里把秸秆收回来做成饲料,既解决了环保难题,又省下了真金白银。”
杨圪崂村通过“项目+”的模式,投资150万元建成百头养牛场,并与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立技术帮扶机制,从饲料配比到疫病防治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值得一提的是,牛场产生的牛粪经无害化处理后,免费提供给周边村组的农田及果园,不仅解决了施肥难题,也为广大果农发展致富产业吃上了“定心丸”。
在吴堡便民服务中心,“种养结合、果畜循环”不是单一实践,而是系统化的产业布局。截至目前,吴堡便民服务中心5个行政村共建成村集体100头肉牛养殖场1个,存栏肉牛52头;1000头养猪场5个,存栏生猪2500头;果园269亩,100吨果库5座,农机服务队2支,互助资金25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突破10万元。
从秸秆到饲草,从牛粪到肥料,吴堡便民服务中心用循环经济的智慧,将“生态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让村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群众的“钱袋子”。
仲夏时节,志丹县义正镇吴堡便民服务中心杨圪崂村的村集体养牛场里,52头西门塔尔肉牛正咀嚼着青贮秸秆,牛舍外的装载机正将发酵后的牛粪装车运往果园。这个以“秸秆变饲草、牛粪育果园”为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正成为吴堡便民服务中心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生动实践。
6月8日,记者走进杨圪崂村,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青贮池里堆满了粉碎的玉米秸秆。村党支部书记李锋一边操作饲料搅拌机一边介绍:“过去秋收后,地里的秸秆要么焚烧,要么烂在田里。现在好了,村里把秸秆收回来做成饲料,既解决了环保难题,又省下了真金白银。”
杨圪崂村通过“项目+”的模式,投资150万元建成百头养牛场,并与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立技术帮扶机制,从饲料配比到疫病防治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值得一提的是,牛场产生的牛粪经无害化处理后,免费提供给周边村组的农田及果园,不仅解决了施肥难题,也为广大果农发展致富产业吃上了“定心丸”。
在吴堡便民服务中心,“种养结合、果畜循环”不是单一实践,而是系统化的产业布局。截至目前,吴堡便民服务中心5个行政村共建成村集体100头肉牛养殖场1个,存栏肉牛52头;1000头养猪场5个,存栏生猪2500头;果园269亩,100吨果库5座,农机服务队2支,互助资金25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突破10万元。
从秸秆到饲草,从牛粪到肥料,吴堡便民服务中心用循环经济的智慧,将“生态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让村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群众的“钱袋子”。